第317章 解惑(3 / 5)
这便是阿父信的佛吗?
梁荣只觉小小胸腔满溢充斥,带出难以言明的自豪。他的父亲,可是有佛子之名。这众生礼拜,万般功德,是否也有父亲的一份?
陶然的朦胧感,持续了许久。直到仪式结束,坐进禅房,梁荣胸中依旧无法安定。
然而他没静下来,梁峰却平静开口:“前些日子所说的度牒一事,主持觉得可行与否?”
嗯?度牒是什么?梁荣有些茫然的抬头,只见对面那老和尚微微颔首:“佛法可度世人,却非人人都会剃度为僧。度牒能分僧俗,确有用处。只是,天下何止怀恩寺一座寺院。”
梁峰一哂:“有朝一日,天下寺院皆可从朝廷旨意,遴才纳度。但是僧人该习何经文,学何法门,却要有人定下。怀恩寺乃晋阳第一大寺院,高僧云集,当为首选。”
老和尚略一沉吟:“那便如制科一般了?只要能通经文,就能为僧?”
“还要受戒,出世,断俗。”梁峰答道。
三个词,简简单单,分量却不轻。老和尚再次陷入沉默,过了许久,又道:“若是有人身具佛性,不通经文呢?”
“既能辨孝子,自能识佛性。法外开恩,未尝不可。”梁峰没等老和尚作答,又道,“况且,若真有人图这僧名,也不是没有得获之法。”
老和尚倒是没有问什么法子,微微颔首:“老衲晓得了。只是此事,还当说与其他禅师。”
“主持请便。”梁峰笑着应道,也不管老和尚如何反应,自顾自饮起茶来。
待到老和尚慢吞吞走出禅房,梁荣才低声问道:“阿父,度牒是什么?”
刚才两人的对谈云山雾绕,他根本就没听明白。但是听不明白,不代表他看不出两人讨论的乃是利益之争。刚刚被佛理熏陶,就遇上这样的争执,简直让人有一脚踏空之感。
梁峰放下茶杯,轻笑一声:“所谓度牒,就是由朝廷颁布,记录僧道籍贯、俗名、年龄、得戒师等内容的文书,就同户籍黄册一般。”
这解释简单明了,但是梁荣听的张口结舌。阿父不是崇佛吗?为何要如此严密的监管僧人?不过很快,梁荣就反应了过来。是了,僧人是不纳税不服役的,若是佛法昌盛,人人都抢着为僧,朝廷又要如何维持?
而若是出家要像制科一样,考取才能任职,那么僧人的数量必然大大减少,也易为朝廷控制。只是父亲明明挂着佛子入世之名,却用如此手段,实在……实在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