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5 / 13)
有节俭二字在。
长明二十三年,是盛梦瑶觉得自己成就最高的一年。她无比的满足。
这一年里,大秦十八州的女子参与科举的人数达到了三百一十三人。
这三百一十三个女子的名字,盛梦瑶亲自抄录在长长的卷轴上。
有的刚刚参加了童试,有的是院试,有的是乡试。
名册送来的时候正是晚间,是折邵衣亲自送来的。她的欢喜溢于言表,还在名册上绑了一个红绸缎。
“这是好事,自然要做喜事来办。”
她道:“阿姐,我今晚留宿。”
盛梦瑶便叫宫嬷嬷拿了卷轴来,“三百一十三个名字,得写多长?”
折邵衣:“管它呢,越长越好,写了今年的,明年再写一遍新来的名字。”
她让人给她去取了一盏六角宫灯,麦穗上面缀着铃铛,看着花里胡哨的。
“这是皇太女送的?”
“是。”
折邵衣就笑,“您怎么不问问我为什么知晓。”
盛梦瑶亲自把卷轴铺在地上,从屋子头到屋子尾,她取了文房四宝,跪在地上,写上第一行字。
“长明二十三年,春,春闱。”
然后抬头,“那灯笼上面还要坠铃铛,除了小花,谁还做得出来。”
折邵衣:“我也有一个,她爹不在家,她怕我寂寞,便挂了些铃铛,让我想怀楠的时候就摇摇铃铛。”
盛梦瑶:“这孩子。”
她一边说,一边写上了第一个名字。
裴玉珠。
裴玉珠,青州人,父,青州知府。
是世家培养的。
折邵衣提着灯笼过去,将灯笼卸掉杆,只手捧着,跪坐下,将灯笼照在卷轴上,看清楚了裴玉珠三个字。
“这个姑娘我见过,看着小小一个,但记忆惊人,她先去刑部,她爹破案很是出名,想来是女承父业。”
盛梦瑶:“要你说,我自然知晓她的志向。”
每一个姑娘,从进入考场那一刻起,她们的名字就进了她的脑海里,再没忘记过。
像裴玉珠这般厉害的,自然是细细打听过的。
她道:“她今年十八岁,一路考到现在,十分不易,也是天赋使然,我看啊,可以得个状元。”
折邵衣:“状元怕是不成,这回还有几个厉害的学子,考了好几回,学问不差裴玉珠。”
盛梦瑶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