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科举(9 / 11)
县试是第一考,考较内容自然也是其中最浅显的,惯例便是四书、五经文的某两篇默写,再加之做一首试帖诗,往后可能还有圣谕广训、孝经等的默写。
陈夫子问得也就在这范围之内,背书默写对于顾思远来说,简直不能再简单,只是要注意某些避讳即可。
于是,全部都很轻易地对答上了。
陈夫子从未见过将经文背得这般滚瓜烂熟之人,乍然惊喜,已不知出了多少题。
到最后,似是有心想难住他,问得已经极为偏门,但不论是什么,顾思远却都能照旧应答如流。
陈夫子目光大亮:“积累十分足够,小子颇为勤勉用心。”
在这年代,不管师长还是父辈,教育小辈时讲究的都是只骂不夸,以免他们年龄小、心性不定,被夸出骄矜傲慢之心。
因此,陈夫子此时这一句话,可以说是相当之高的评价了。
之后,陈夫子又接着让顾思远做格式试贴诗两首。
顾思远在诗词艺术上天赋一般,但俗语言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积累足够了,做出来的诗哪怕不是天赋光彩,却也说得过去。
陈夫子看完后,虽不如先前给人惊艳之感,但也颇为满意,深觉只要不出意外,这等表现县试通过无大问题,甚至还能取得极为靠前的名次。
陈夫子来安平书院较晚,在几位夫子之中资历最浅,便更希望自己手中能出几个通过县试、府试的学子。
之前,他一直没有特别看中的,如今一个月田假回来之后,不想却有了惊喜。
想了想,陈夫子低头在纸上写了几个字。
放下笔后,对着顾思远道:“今日放课后务必完成,明日早课开始前,吾要查验。”
“……”顾思远。
先生真是看中他。
这几个字明显是一篇策论的主题,看得出陈夫子大约是觉得他县试必过,所以在提前帮他测验府试的内容。
府试跟县试一样,有四书五经的默写和做试帖诗,但除此之外,还有额外的短小杂文评赏分析,最重要的是有一篇策论。
策论是真正能看出一个人学识积累和能力见识的考核,是最艰深的部分。
不过,这倒正合了顾思远的意。
不仅县试和府试,之后的院试他也要一起考过,院试两年一考,若是明年不能过,再下次便是三年后了,他等不了。
于是,顾思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