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4 / 7)
顾砚书怎么也没有想到,竟然会听到这样的回答。
长生之道……自古有多少君主是毁在这虚无缥缈的东西之上?
皇帝虽然不算聪明,但也不是什么蠢货,以前也从来没有过这方面的苗头,怎么就突然追寻起了长生之道?
秦戮在宫中一留便是两三个时辰,自然是将该问的都问了个清楚。
原来这五年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不仅仅是只有边城,而是整个天齐。
这五年来,在农耕上,工部拿出了梯田、水风车、以及更加省力的犁地工具。
而在农作物上,土豆、玉米、红薯等高产量产物也得到了广泛的普及。
这些年天齐的收成是一年比一年更好,以前那节衣缩食的日子,可以说是一去不复返。
在商业上,因为有顾砚书所创下的各种产业做领头作用,再加上水泥路以及天齐与西境通商之事的加持。
天齐的经济在这短短五年的是时间里,直接进行了一个质的飞越。
经济腾飞,连带着百姓的日子也过得滋润了不少。
整个天齐境内,不说人人奔小康,但也很少出现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存在。
至于在军事上……
那便更不用说了,不说这五年来顾砚书陆陆续续捣鼓出来的火铳、火.炮等物。
就说以前的那些连弩、火.药以及防弹衣,也足够天齐傲视群雄。
军事能力的提升,最直观的体现便是天齐百姓的腰杆子硬了,那些祖上曾经因为战乱逃离天齐的百姓,也逐渐开始回迁。
甚至在天齐周边,还有部分国力微弱的小国家投诚,期望得到天齐的庇护。
除此之外,天齐这些年在文学上的进步也不小。
《京都日报》的模式几乎传遍了整个天齐,现如今天齐境内的所有城池,都拥有自己的报社。
百姓们不仅能够从每日的报纸中获取最新的实事,同时还能从中学的不少学问。
甚至近两年,《京都日报》还开设了一名为《孔孟文学》的专刊,面向全天齐发售。
《孔孟文学》中的话语,句句经典,字字珠玑,引得天齐不少学子竞相研究探讨,同时还带动了不少原本对文学不感兴趣之人。
仅仅是两年的时间,因《孔孟文学》的大肆传播,天齐的国民素质提升了一个台阶不止。
……
这农业军事文学遍地开花的欣欣向荣,不仅让百姓的日子好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