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5 / 8)
泥路也修好了,消息传递的快,想来红薯的推广不会太困难。
若是推广地顺利,春季种植的那一批红薯,应该就能够达到一定的规模和产量。
到了明年冬天,天齐的百姓便不用为了粮食而发愁了。
这边顾砚书一边念叨,一边在纸张上大致计算着,若是在理想状态下,明年天齐种植红薯的规模以及产量,还有冬日可以攒下的粮食存量。
那边秦戮则是看着自家王妃的动作,眸色暗了暗。
直到顾砚书最终算完,放下笔之后,抬眼才发现此刻自家小鹿的神色似乎有些不对。
“王爷?”
顾砚书直接向秦戮投去了一个疑惑的目光。
秦戮看着顾砚书,直接问出了心中的疑惑:
“王妃准备将第一批红薯,用以推广?”
“对啊,这东西当然要拿来推广了!”
顾砚书想也不想便点了点头。
“无偿?”
秦戮又问道,虽然是问句,但语气中的笃定却彰显着他心中已经明白了顾砚书的想法。
果然,下一刻,顾砚书想也不想便到点了点头:
“自然是无偿。”
“为何要这般做?”秦戮眸色又暗了两分,眼中满是意味不明的光芒。
“还能为什么?这红薯又不是什么稀罕的物件,产量高很快便能形成买方市场,又卖不上价……”
顾砚书想也不想便给出了答案。
但话说到了一半,却明白了秦戮问这番话的缘由。
顾砚书在此之前,无偿甚至亏本替天齐的百姓做过许多的事儿。
比如《京都报社》、再比如绍城雪灾赈灾,再比如活字印刷,亦或是水泥,溢州的堤坝,天齐的水泥路……
但以前顾砚书所做的每一件事,即便是在银钱上亏本,也要在其他地方找补回来。
《京都日报》亏进去的钱,最终成了厉王府掌控舆论的资本,后来甚至还靠着刊登广告十倍百倍地挣了回来。
绍城雪灾赈灾捐献出去的钱,最终换成了厉王府名声大燥,在百姓心中形象的扭转,以及绍城赈灾功劳的一半。
活字印刷,除了此物的确没有太大的技术含量,独占技术没有推广更香之外,便是提高了厉王府在文人心中的声望以及皇帝心中的好感度。
水泥、溢州堤坝、京都水泥路……同样如此。
而以上种种的“亏本”甚至还建立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