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天光云影自律的青年啊,你半夜不睡是……(4 / 5)
此时,程家一点动静都无,怕是还不知晓程务青的下落,而黑衣人能将程务青送来直隶清吏司,怕也是相信公权法律。
倘或抛却良心、攀炎附热,那便将人往太师府送去,讨一个升官发财路,未来前程似锦,即便不能,似乎也好过来日被人秋后算账。
杨维舟自嘲一笑,忽听得高岗之上有脚步声,因这太平堤又叫做孤凄埂,若非三法司之官员,很少会有人出现在此地,杨维舟警觉起来,慢下脚步,往那高岗处望去。
清荷莲叶开上了长堤,有烟水气氤氲在低处,来人一袭长衫,身形清瘦颀秀,月色落在他的肩背,像是负载了一整个夜色,显出芒寒色正的况味。
他道了一声杨大人,嗓音清冽,自有一番清雅意味。杨维舟早已认出此人,心生疑虑之外,又凭白起了一股向往之心。
有的人就是这样,他站在那里,就能让人无端想起建安风骨、魏晋风流,令人心生仰慕。
杨维舟快步上前,恭谨垂首,还礼道:“阁臣大人。”他顿了顿,“太平堤尽头是三法司的官寓,下官方才下了衙。不知大人为何来此。”
“乾定六年的殿试,御试策题有一道,”顾以宁微颔首,“如保赤子,心诚求之。(2)彼时杨大人的答卷虽只点了第十九,我却品读许久,有一些不解,还请杨大人释疑。”
杨维舟为之一震,他从前自诩策问很好,却只在殿试得了第十九,一直为心中大憾,此时听得顾以宁这般说,颇有伯牙子期之感。
“不敢,阁臣大人请问。”
“杨大人明知文贵简洁,无取冗长,为何却执意那般直指时事、批判汰侈?”顾以宁轻缓出言,脚步慢慢向前。
杨维舟心中只觉平生知音不过如此,脚步追随上去。
“当年不过弱冠,年轻气盛,秉性倔强。”他遥遥想起当年的热血和热切,“说起来可笑,不过是想以笔杆之微力,坚秉世间之公理。”
年轻的阁臣认真地听着,忽而一笑,“若非此策问,杨大人或许可问鼎殿试一二,如今可后悔?”
这个假如,杨维舟也曾在心中问过自己,他自嘲一笑,“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①”
顾以宁停下了脚步,月色漫卷在他的眉眼间,他笑的澹宁,无端令人心安。
“多谢杨大人。”他拱手,“我同你有一样的志向。”
千百年来,读书人的最高理想又何止一样相同?
杨维舟拱手道别,那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