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奇幻 >国啤 > 第66章 上海夜店蹦迪简史

第66章 上海夜店蹦迪简史(2 / 3)

准,七重天舞厅开业后不仅生意兴隆,甚至成为众多外媒向读者介绍当时中国改革开放的一处样板:

NHK、朝日新闻以及多家英、美、法、港台先后前往采访报道。

舞厅也因为经营正规,风气良好,多次被市、区化系统评为精神明舞厅。是的,你没有看错,舞厅也是精神明的载体之一,在九十年代!

“走吧,上海人爱跳舞。”杜小树眨眨眼睛,带头走进了七重天酒店。

说起跳舞,不论是“正大光明”还是“偷偷摸摸”,跳舞这项娱乐社交活动始终从未从上海人的生活中彻底消失过。

在刚刚改革开放的70年代末期,一些大胆的舞迷就开始自发组织起舞会,参加的人里既有经历过那段“十里洋场,歌舞升平”的老克勒,也有那些对这项新事物充满着好奇的年轻人。

然而,历史总是在探索中前进,在曲折中发展。

这句听起来老掉牙的废话放在八、九十年代上海的舞业上却很是贴切。

在民间舞会方兴未艾之际的1980年6月,公安部、化部联合下发关于取缔营业性舞会和公共场所自发舞会的通知,人们跳跃的舞步,一时间四散而去

就像挡不住黄浦江水向东奔流,群众们的舞步终究也停不住。台面上不能跳,那就悄悄跳。

上面很快意识到了这一点:1984年,中宣部、化部、公安部又再次联合下发关于加强舞会管理问题的通知。尽管通知强调了主旋律依然还是要严格控制,但毕竟较之完全禁止算是开了个口子。

真正的改变发生在1987年。

得益于前一年复出担任化部长的王蒙大力推动,这年2月,化部、公安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联合下发关于改进舞会管理问题的通知,明确指出:举办营业性舞会是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物质化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一种客观需求。

自那时起,跳舞终于摆脱了此前始终背负着的道德污名化包袱,上海滩继上世纪2、30年代之后,又一次迎来了舞厅的开业高潮。

保守估计,截至1991年末,上海拥有2000多家舞厅、音乐茶座,数量位居全国第一。

此时,在舞厅中释放着激情与浪漫的人们或许还意识不到,他们跳动的脚步,踏出了上海这座城市迈向二十一世纪的节奏。

“你们知道这里有多火吗?”

杜小树也不知从哪里顺来一个墨镜,大晚上就架在了鼻梁上,乍一看还以为是个,他就象带着一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书单:长风渡造作时光无论魏晋贵妃裙下臣今天前妻也没找我复婚玄学,我就会亿点点大佬都爱我[快穿]今天我仍不知道亲爹是朱元璋高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