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三章 无敌之势(4 / 5)
秦雄主,莫名的生出几分紧张的情绪。
半个时辰后,风纪和风玉跟随虞妫,在内侍的引领下,进入咸阳宫。
几人靠近咸阳宫正殿时,便听殿内传出说话的声音:
“大王,韩廷尉和李斯两人,联袂建议在我大秦增设选拔制,从天下各地选拔有才能之人,以考核的形式,取其中优秀者入我大秦为官。
大王以为如何?”吕不韦的声音。
赵淮中正在和众臣商议,改革秦人为官的制度,制定统一规范。
固有历史上,华夏的科举制,是从隋唐开始的。
之前则一直是推举和世袭制,缺乏统一标准。
韩非,李斯的提议,其实是赵淮中在背后授意。
再加上吕不韦,君臣四人,联手合作,准备对大秦固有体制进行改革。
要知道,科举制的实施,会触犯到固有的权贵阶层,并非易事。
尤其是享受世袭制带来的好处的秦人宗室,群起反对。
科举选拔,意味着为官体系的彻底变动,对固有利益被侵犯的人来说,相当于在抢他们的饭碗,撼动他们的根基,所以阻力非常大。
即便赵淮中身为国主,仍要和吕不韦,韩非,李斯相互配合,一步步推进实施这种改革。
而不是想象中的国君只要开口,事情就能立即落实。
这段时间,相关制度的改革,已经探讨了数日。
宗室权贵集体反对,非常激烈,这次连庄襄王都不支持自家儿子。
吕不韦和韩非等赵淮中系的干将,硬着头皮,顶住压力和群臣日日在朝会上激烈争辩。
科举制的推出,有利于选拔人才,招揽五国之人入秦,推动秦之发展。
科举制也是未来的趋势。
从根本上来说,有利于平衡社会各阶层的矛盾。
但若是推动不当,诱发固有阶层的反扑,则是祸非福,所以才需要小心翼翼。
大秦内部,韩非得赵淮中授意,最初提出建议时是想两年一次科考,已经是考虑到当下的社会形式,没有直接一步到位,提议一年一次科考。
但宗室阶层全面炸裂,极力反对。
双方博弈下,当前的决定是四年一次科考,降低选拔量。
赵淮中很不满意事情的推动进度,但他也难免要受到社会既定结构的限制,遂点头应允,让吕不韦先按照四年一次的科考制来进行落实,先看看效果。
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