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奉行老鼠哲学的李斯!(2 / 3)
国之中,仅次于王绾的权势人物。
李斯的历史,与大秦帝国的历史始终相随。
心中念头闪烁,嬴政深深的看了一眼李斯,陷入了沉思,他心里清楚,李斯是楚国人。
出生于楚国的上蔡县,上蔡并人大秦帝国以来,属于陈郡。生于楚顷襄王十九年的李斯,比他大二十一岁。
在年轻的时候,李斯在楚国的郡府中做法小吏,郁郁闷闷,很是有些怀才不遇。
他一个人住在郡吏的宿舍里,去厕所时常常遇见老鼠偷吃粪便中的残物,每当有人或者是狗走近,老鼠们惊恐不安,纷纷逃窜,他觉得可怜,更觉得悲哀。
有一天,他有事去政府的粮仓,看见仓中的老鼠个个肥大白皙,住在屋檐之下,饱食终日,也不受人和狗的惊扰。
境况优游自在,与厕所中的老鼠有如天壤之别。
李斯是聪慧敏感的人,就在这一瞬间,他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忍不住高声感叹,道:“人之贤明与不肖,如同鼠在仓中与厕中,取决于不同的地位而已。”
地位决定贵贱,人生在于选择。
当时,他顿悟了,当即决定,郁郁卑贱的生活再不能继续下去,人生必须有一个根本的改变。
在当时,对于有志向,有能力的青年,从师游学,客卿出仕,成为出人头地的一条辉煌大道。
当时,著名的学者荀子正在楚国,他受楚国大臣、以养士著名的战国四大公子之一春申君黄歇的赏识,被任命为兰陵县的县令。
春申君死后,他废官家居兰陵,著述教学声名远播各国。
荀子是先秦诸子中最后一位大师级的人物,他的学问,集战国后期各家学派之大成,贯通了道、儒、墨、法、名辩、阴阳各家。
荀子的学问,道、礼、法相通相生,着眼于当世而与时应变,最能吸引积极入世的青年。
于是,各国的青年学子,纷纷慕名而来,投奔其门下。
李斯早就耳闻荀子高名,经过认真考虑,他辞去郡小吏,千里迢迢,由上蔡来到兰陵,人荀子门下做了学生。
李斯来到荀子门下,学习的是经世致用的帝王之术。
人处卑贱之位而不思变,正如圈养的禽兽,只能张嘴玺食,不过徒有一张人脸,两腿可以直立行走而已。
所以说,卑贱是人生最大的耻辱,贫穷是人生最大的悲哀。
长久处于卑贱的地位、贫穷的境地,反而讥讽富贵、厌恶利禄,以自托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