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雏鹰(四)。(求月票求订阅)(15 / 25)
齐磊,“那就是说,媒体要迎合信息接收者,调整信息输出的方式,选择更高效,更容易被接受的信息输出方式。”
“那么,好!”
齐磊在这里停了下来。
“咱们就先讨论,迎合,还有更容易接受的信息输出。”
“怎么迎合?”
“......”
“......”
“......”
所有人呼吸开始急促了起来。
因为,找到线头了,这不就是学科建立的切入点吗?
怎么迎合?
张路臣首先想到的就是....
“想迎合普通百姓的胃口....”
“那就应该是.....大众化!!娱乐化!!低质化!!庸俗化!!”
可能难以接受....
可是,这却是事实。
什么是大众化?就是说大话都听得懂的话。官方辞令没几个人理解,可是一段大白话,却是连没上过学的文盲都懂。
什么是娱乐化?对着弄传播的人来说,不仅仅是内容越来越趋于娱乐,也在信息白比。
这个年代,可以算得上娱乐的,只有每个周末的《正大综艺》,地方台的综艺节目,比如《快乐大本营》。
然后就是,六点的动画片,八点的电视剧,中午十二点的评书时间。娱乐相对匮乏。
可是,如果是买方市场呢?为了吸引眼珠,娱乐比重必然大幅度增加。
什么是低质化?央视那些科普类节目,在这个年代你不得不看,因为没别的可看。但是,到了买方市场呢?
这一类高质量的节目、科学普及,还有市场吗?
什么是庸俗化?就是草根心理,市井哲学,全替代主流文化,成为社会的主要认知。
张路臣瞪大了眼珠子,他找到研究方向了。
这不就是网络心理学,网络传播的特性吧!?
就这点东西,张路臣能写几十偏论文,推导出一个学科。
廖凡义也悟了,这不就是网络新闻时代的特征吗?我怎么没想到?
而齐磊,更惊人的话还在后面呢!
“好啦!!咱们已经推导出,网络时候的信息属性,大众、娱乐、低质、庸俗!”
“我再给大家加入一个条件。”
“还记得洞察模型里的那一批观点达人吗?”
这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