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六章 谯县有一大豪强(3 / 4)
力如同坦克般近乎于无敌的骑兵……最好的办法就是要有强大的弓弩军作为支撑,
相比于弓兵,弩兵对于骑兵的克制更为明显。
一个人,弓术若是要有大成,非得是有一定的天赋和刻苦的训练,在经过一番千锤百炼之后,才能塑造出一名强大的长弓射手。
这是需要花时间培养的!
但弩兵不一样。
想要使好弩,并不需要特别繁琐的训练。
只要不是纯粹的傻蛋,在知晓了弩的使用方法和窍门之后,再经过一些实操,即使这个人没有什么根基,也一样可以把弩使用的得心应手。
但前提的,你得有弩,而且得是好弩!
这个时代的弩不少,但真正经过校准的好弩却非常少,那些粗制滥造的小弩,几十部的距离都能射歪了,拿到战场上根本毫无作用,完全是白给。
可这个时代的生产力落后,打造兵械没有正轨流水化作业,好弩的制造,全凭能工巧匠的两只手进行手工的高难度作业……
可生存在这个连吃饭活命都成问题的年代,又到哪去找那么多的能工巧匠去制作那么多的好弩呢?
太史慈的建议虽然很好,但对于目下的刘琦来说,有些难以达成。
要组建一支强军,最少要用千八百人吧?如今对刘琦来说,千八百人倒是好说,但问题是,他没有门路去弄来千八百张好弩!
说了等于没说,
见刘琦不接话,太史慈不由笑了。
“府君的难处,末吏明白,末吏也知道想要组建强弩之军,绝非朝夕之功,末吏之所以今天对府君提起此事,是要让府君知道,府君一定要想办法建立弩营,无论早晚皆可,若无弩营为辅,荆州南军恐永远受制于北方战马的铁蹄之下,无法展足。”
刘琦感激的笑了笑,道:“子义之言甚是,刘琦记住了。”
魏延在一旁道:“太史君之言虽是高论,但却不解决眼下的问题。”
太史慈道:“眼下若要挡住公孙越的攻势,倒也不难,只需在淮汝之地,寻一工势坚固的城池或是大寨驻扎,以为壁垒,公孙越的骑兵,自然没有用武之地。”
刘琦却道:“子义,实话实说,一味的防守非我的本性,其实我适才想出了一个计策,只是未得合适之人去替我实施,今召子义前来,便是想请子义帮忙……适才与子义对话,某发现子义对幽州的骑兵甚是了解,想来这事定是非你莫属了。”
太史慈认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