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6 部分(2 / 6)
层面考试,一直都是明朝科举舞弊的重灾区,正统朝年间还算好些,到了成化年间基本上已经明着来了。
再到嘉靖、万历年间,腐败一直延伸到了乡试、会试,连内阁大臣这种级别,都开始插手进来。
只能说科举给了底层民众一个相对公平的竞争方式,但世间很难有绝对的公平。
“府尹大人,成国公府家塾取中四人,已经非常打眼,要是还把沈忆宸点中榜首,除去惹人非议,他本人恐怕也将成为众矢之的。”
从试卷文章上来看,沈忆宸肯定是毫无问题的,文采斐然。但是案首衬托之下,就会出现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场景。
外界士子流言非议,不会把沈忆宸排除在成国公府家塾之外,反倒会因为他高居案首,成为攻击的首要目标。
为了降低负面影响,最好沈忆宸不要列为榜首,这样就你好我好大家好。
李敏听到这个建议有些心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淘汰几名成国公的宗亲,那么势必会得罪现在如日中天的朱勇。
相反稍退一步,把沈忆宸从榜首位置上拿下,给个前几名。这样录取四名成国公家塾子弟,也就不会那么打眼,沈忆宸本人损失也不大,还避免了被攻击的可能性。
沈忆宸是不知道这些屁事,要是知道的话,估计连杀了朱庆宇等人的心都有了。
这几个人跟自己有屁关系,就连家塾都分为了内外院,同窗都算不上!
合着有好事的时候,没想着自己也是成国公朱勇儿子,有坏事需要人来分担火力,又变成了成国公府宗亲,自己就是个背锅侠?
“府尹大人,下官不赞同府丞大人的意见,沈忆宸才华横溢,文章质量独一档,案首之名当仁不让!”
“还有他婢生子的传闻,相信各位大人都听说过,成国公根本就没让他入宗谱,自然跟这些朱氏宗亲也并无任何关系。”
“江南贡院有着两座牌坊,上面书写着明经取士,为国求贤。下官身为学官,莫不敢忘,还请府尹大人三思!”
府学教授司马云,看出来府尹李敏的动摇,他并不是行政官,身为学官当以士大夫的准则来要求自己。
如此不平之事,岂能坐视不理?
司马云的这番话,给了李敏很大的冲击。
是啊,沈忆宸并没有作弊的嫌疑,他文采斐然,破题别出心裁,理应这届府试当之无愧的案首。
为何要因为他人之事,而连累一位年少英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