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奇幻 >我成了大明勋戚 > 第 26 部分

第 26 部分(5 / 6)

生问题的讨论。提出身为统治者,利益得与人民利益保持一致性,只有让民众利益得到保障,统治者个人利益才能得意满足。

通篇所指向的方向,其实就是孔子的“仁政”思维。

但问题出来了,又该用怎样的方式去表达出来,代入圣人哪句言论合适呢?

另外还有更重要一点,这不是李庭修或者林震这样的先生考校,你只要解题精准,写的漂亮就行了。

这是县试,将由主考官周知县来评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文风喜好不同。也就意味着在答的精准之外,还得对周知县的胃口,否则不一定能得高分。

这就是八股文章难的原因,很多时候不仅考虑文章,还得考虑人心。

犹豫许久,沈忆宸终究还是下笔了。

破题的第一句,他写下了民既富于下,君自富于上。这句话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如果在下的百姓已经富足,那么在上的国君也就自然会富足。

这道考题的核心思维,沈忆宸判断出来两点,第一点是国君应该关心民众疾苦,第二点就是藏富于民。

本来沈忆宸破题思路,是接近于第一点的,但是后来他想了想,国君关心民众疾苦这条思路,不太像是县试考官要表达的东西,更像会试选取国之栋梁,才会要求的思维方式。

所以他选择了藏富于民这条思路。

既然有了方向,那后面的承题、起讲等等文章,对于沈忆宸的难度就陡然降低。

因为现在的四书内容,已经如同刻在了沈忆宸脑海之中,说倒背如流可能夸张了点,但滚瓜烂熟应该大差不差了。

所以八股文也有这点好,就是不需要太多自己的表达文字,只要记忆力足够的好,总能再四书或者注释中,找到合适的句子来代入进去。

有了第一篇破题,第二篇四书八股文,也就水到渠成了。沈忆宸完全进入到了应试状态之中,全程奋笔疾书,没有关注外界变化如何。

到了最后的五言六韵诗文,那更是不成问题。

这倒不是说沈忆宸诗文多么厉害,能轻松写出来,而是试贴诗反正也不关键,随便写对了格式凑合一下就得了,不影响大局。

当沈忆宸把所有考题写完,抬起头来下意识想要环顾一下四周,却除了青砖黑瓦,压根就看不到其他学童的情况。

不过这些都不重要,沈忆宸立马开始誊抄起自己的试卷,要知道古代科举卷面整洁,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指标,越是等级高的考试越看重。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书单:长风渡造作时光无论魏晋贵妃裙下臣今天前妻也没找我复婚玄学,我就会亿点点大佬都爱我[快穿]今天我仍不知道亲爹是朱元璋高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