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1 部分(2 / 6)
举子吴迎千这首词不错,感觉有夺魁希望。”
“这词可为佳作,但想要夺魁,得问问常州生员钱永佑!”
“钱永佑也配?最终还是得看商解元的作品,没发现被贴在了布告栏最上方?”
“商解元的飞花令属实不错,但个人认为曾蒙简的这首《声声慢》更胜一筹!”
所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这种诗词评选很容易陷入争执之中,每个人都有自己心中所好,就如同后世歌曲一样。
你喜欢杰伦的《晴天》,我喜欢俊杰的《修炼爱情》,他也可以喜欢许山高的《雅俗共赏》。
阳春白雪也好,下里巴人也罢,文学这种东西就没有固定的喜欢,以及绝对的评判标准。
争论一番之后,并没有分出什么高下,不过很快有人发现了一个盲点,那就是这块布告板上面,好像没有沈忆宸的作品?
要知道前面的飞花令,沈忆宸可谓是大出风头,就连商解元都被他给隐隐压了一头。现在的吟诗作赋,正是今日诗会的重点所在,为何会没有沈忆宸的作品,难道没被选上?
不应该啊,按照飞花令的水准,怎么也不至于上布告栏的实力都没有吧?
“这位仁兄,你有没有看到沈忆宸的词作?”
“没有啊,我也正在找呢。”
“莫非是判定为中作?”
“不可能,中作那一叠我也特地看过,没有沈忆宸的名字。”
“总不至于下作淘汰了吧,那也太可惜了……”
士子们议论纷纷,有些文人雅士,已经按耐不住好奇心,纷纷转头看向沈忆宸的桌面。
却发现他桌面空空,已经没了文房墨宝的存在,甚至就连上面糕点果盘都消失了。也不知是写完了,还是压根就没写。
“我创作的时候,见过沈忆宸桌面摆放了宣纸砚台,如此看来,确实是被淘汰了。”
“一时之光,后劲不足啊。”
“莫非这就江郎才尽了?”
几乎所有人都不太理解,为什么沈忆宸的诗作没有出现在布告栏上。也压根没人想到,是沈忆宸没写或者没提交。
毕竟今日这场一年一度的冬至诗会,等待的就是这个名扬天下的机会,你如若不愿意作词提交,那为何又来参加呢?
“沈公子,这首《金明池·咏寒柳》,你真的不打算递交给评审吗?”
刘婉儿手中拿着一张宣纸,上面写着沈忆宸创作的词曲,所以他并不是没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