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科考(2 / 3)
举人们进入屏风之后,需要退去全身衣物,而后会有锦衣卫的相关人员负责检查,是否有夹带小抄等等。
同大宋以前科考习惯不同的是,本次科考举人们不用带笔墨纸砚、及吃食,这些东西都由皇家商会免费提供,当然这是沈墨染提出来的,为的是在大宋这些未来的人才面前,打一波广告!
考生除了本人之外,其它所有的东西都不用带,因此大大减少了舞弊的几率。
考生们检查完毕之后,会领到考号,而后根据考号走到相应的考场等候,一场50人,每张考桌前后左右间距1米。
到了八点半,会有一群内侍派发笔墨纸砚,而后到了九点钟,会有考官携带封弥好的考卷入场,而后当着众考生的面打开,同以往不同的是,本次考试试题是提前印刷好的,每人一份,不向以前一样,是有人抱着刻着题目的牌匾依次行走。
内侍发完试卷之后,考生拿起试卷一看,很是新颖,名字座位号,都被提前印刷好了。
然后主考官开始讲考场规则,比如不能交头接耳,不能随意下位,有事先举手,名字一定要写在规定之处,若乱写,取消考试成绩等等。
国文科考试共一场,三张考卷,但却分时间,比如9点到11点,一个时辰之内考经义,经义考完后,会有内侍给每人送上一个木制盒饭,里面是三菜加米饭,而后会有内侍抬来一桶绿豆汤或者酸梅汤。
吃饭休息时间一个时辰,一点准时开始考诗赋,诗半个时辰,赋一个半时辰,一直持续到下午五点,而后结束后,试卷封弥好,由专人护送至宫内。考场开门,考生依次走出考场,各回各的住处,开始准备明天的第二场考试。
赵祯来自后世,自然明白人才的重要性,虽然对大宋的读书人要求比较高,但给他们的待遇都是历朝历代所不能比拟的。
第一场考试都在众考生的能力范围之内,经义靠死记硬背,诗赋纯属看个人发挥了,既然是考试,自然就会有作弊的,不过一个考场内,除了一名文官监考之外,还有两名锦衣卫的人员巡场,书生作弊,岂能瞒过锦衣卫犀利的眼神,因此作弊的考生都被锦衣卫给发现了,而后当场拿下,驱逐离场,等待他的将是五年之内不能参考,且直接从举人贬为一无所有的书生。
第二场是时政科,总共三题,第一题是论隋炀帝的功过、第二题是评论一下朝廷对党项羌族实行的制度,第三题是论一县之治。
除了第二题稍微有点难度之外,其余的都还算好,难度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