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热闹的新月楼(2 / 3)
筠苞烟蔽亏,柳带风眠起。岸帻藉芳艿,衔杯嗅新蕊。
留连鱼鸟适,放旷山林喜。意赏殊未阑,更作樱厨拟。”
一名老先生拿着一首词摇头晃脑的念道。
“好词!李举人高才,请上二楼!”
老先生朝着一名二十四五岁的举人拱了拱手。
“偶然所得,让诸位见笑了!”
年轻人朝着一众举人拱了拱手,而后从容不迫的走向了二楼。
“这人是谁?”
二楼天字号雅阁内,沈墨染朝着赵祯问道。
赵祯想了一下说道:“此人方才所作的诗是《春集东园诗》,想来应该宋代目录学家李淑。”
北宋前期的科举没有固定时间,举行不举行完全看皇帝的心情,去岁就有人上书让赵祯举行贡举,但赵祯没有采纳,而是定下了三年一次的科举考试制度,分为乡试、府试、院试、殿士,当然并没有对考试的内容作出更改,因为改革科举,不是一句话就能决定的事。
沈墨染是商界才女,对这些宋朝的名人自然是不熟悉,但赵祯喜欢历史,研究过宋朝的名人辈士,而且对宋词也是比较熟识的,因此能从一首词中猜出是何人。
忽然一名四十来岁的中年人走到三位老先生面前,先是拱了拱手,而后念叨:“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处,留恋处,兰舟催发.....”
“可是费县柳永?”
柳永话还没说话,一名老先生就出言打断道。
“学生柳永!见过周老先生!”
柳永忙朝着老先生行了一礼。
二楼看到这一幕的赵祯也是不由得站起身来,柳永虽有才华,但仕途不顺,天圣二年的科举落榜之后,柳永离开了京师,前往江南一代纵情于山水,不成想,今岁恩科,他竟然又回来参加了。
天圣二年的科举,赵祯不能左右,但今岁的科举,他还是能够做主的。
柳永的才华,在场的举人们都是知道的,他上二楼,自然是实至名归。
忽然从外头走进来两人,领头的一个高的读书人对着另一人说道:“韩贤弟!我俩好像起的有点晚了,这头筹看来早就被人给拔走了!”
“当今官家将恩科改为三年一届,今岁自然是人才济济,只希望你我二人的拙作能够入先生的法眼,若不然就要贻笑大方了!”
年轻的读书人笑着回道。
“絮雪纷纷不自持,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