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中央官制改革初始(2 / 3)
三馆担任过官职。
宋太祖和宋太宗对外征战的同时,他们很注重收集地方割据政权的书籍和文献,用来充实政府的藏书。
经过了多年的积累,北宋的藏书达到了一定的规模,至崇文苑建成的时候,也就是立国才十余年的时间,国家的藏书从原来的万余卷增长到了八万卷,
在编纂修书方面,宋太宗时期完成了《太平御览》一千卷;《太平广记》五百卷;《文苑英华》一千卷;宋真宗时期编纂完成了《册府元龟》一千卷,这四大卷被称为宋代的四大藏书。
馆阁制度保障了宋代图书事业的发展,又进一步促进了教育和文化的进步。
文化事业的进步进一步带动了科技和经济的空前繁荣和发展,宋朝的共商农税收入之高连清朝乾隆时期都望其项背。
市民阶级的诞生,富庶安逸的生活也让宋代人的消费意识增强,极大的刺激了第三产业的发展,从《清明上河图》中繁华的都城汴梁到”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都城临安,都反应出了大宋王朝经济发展的快速和市民生活的安居乐业。
但任何东西似乎都抵不过由盛而衰的命运,馆阁制度到了宋神宗改制以后,入馆的门槛变低;到了宋宁宗时期,馆阁制度进一步泛滥,盛极一时的馆阁制度也终于走到了尽头。
封建王朝,小农经济,生产力尚未得到解放,因此书籍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毕竟书籍是促进人类进步的阶梯。
赵祯不希望馆阁制度不过一两代人就终结,也不希望很多藏书最终只能留在皇宫之内,鉴于毕昇已经发明了活字印刷书,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印刷事业的进步。
因此赵祯决定由皇家出版社,开始批量印刷馆阁内的藏书,而后在全国各处书店出售,并且打算在全国各路治下,都先修一座图书馆,供天下所有读书人看阅。
当然,赵祯让人率先刊印的是百工之书,因为在逐步改革完中央的官制之后,他打算推行新儒学,改革科举,倡导经世致用之学。
经过再三商讨之后,赵祯取消了紫宸殿、资政殿、文明殿等大学士、学士的称呼,连同昭文馆大学士的称呼等也都取消了。取而代之全部用大学士和学士称呼。
其中大学士和学士都分为三等,没有品级,只是俸禄不同,比如一等大学士,年俸禄就有一千两,二等大学士年俸禄九百两,三等大学士年俸禄八百两。
一等学士年俸禄五百两,二等学士年俸禄四百两,三等学士年俸禄三百两。
赵祯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