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恩荫和截杀(2 / 5)
无术,不思进取。众卿都是朝廷重臣,饱读诗书之士,有谁能为朕解答这个困惑吗?”
宰相张知白出言道:“官家!贵族子弟的官位大多来源于朝廷的恩荫,同那些十年寒窗苦读的士子不一样,没吃那份苦,得来的自然就不会珍惜!”
赵祯回道:“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祖上辛辛苦苦创下的基业不是留给不孝子孙败光的,而是要一代一代传承下去的。”
“恩荫制度糜烂至此,所以朕打算废除恩荫制度!”
赵祯忽然斩钉截铁的说道。
曹利用忙拜道:“官家!我朝优待文人,恩荫制度绝不能废除!”
王曾出言道:“官家!恩荫制度乃祖制,官家此举有违祖制,请官家三思!”
“请官家三思!”
在场的朝廷重臣除了宰相张知白,其余的纷纷劝谏道。
赵祯怒道:“大宋立国还不足百年,勋贵之家不过三代而已,竟然已经糜烂至此,这样的恩荫要之还有何用?朕对恩荫官员如今之现状甚是不满,既然众卿都认为朕不该废除恩荫制度,那就回去好好想一想该如何来改变这种现状,至于什么对贵族子弟严加管教之类的不痛不痒的话就别写进劄子里了!”
“臣等领命!”
.......
宋朝三大难题之一的冗兵,经过一年多的军队整编之后,基本上已经解决了,赵祯掌握了兵权之后,第二个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冗官。
造成北宋冗官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宋朝科举考试扩大了范围,也就是大学生扩招造成了就业难。
另一个就是恩荫制度的泛滥造成的。
荫又可称为任子、门荫、荫补、世赏,是中国上古时代世袭制的一种变相。是指因上辈有功而给予下辈入学任官的待遇。广义恩荫,是指由于封建制度下,祖辈、父辈的地位而使得子孙后辈在入学、入仕等方面享受特殊待遇,称之为“恩荫”。狭义的“恩荫”特指宋代以后出现的一种独特的门荫制度,称之为“推恩荫补”,宋时被简称为“恩荫”。
宋朝由于优待文人的祖制,因此一个官员如果做到学士以上的品级,历经二十年便可以通过恩荫获得二十名京官的编制,有的官员家李没有这么多的孩子用来恩荫,因此就举荐亲属甚至门客来凑数,毕竟白给的不要白不要。
而亲属和门客想要恩荫,自然是少不了孝敬,所以就形成了一个类似卖官的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