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筹备(2 / 3)
觉得耻辱,满朝群臣也可以毫不在乎,甚至天下百姓都可以装作不知道,但唯独朕不能!”
赵祯握拳道。
“官家!国虽大!好战必亡!望官家三思!”
晏殊拜道。
“先生说得朕都懂,好了今日的课就先上到这吧!至于兵部尚书一职,先生回去考虑考虑,朕也好好考虑考虑吧!”
赵祯没有想到晏殊也不赞成整军备战。
“臣告退!”
晏殊朝着赵祯行了一礼。
唐末武将藩镇之乱给了宋朝足够深刻的教训,因此宋朝建立之后,枢密院、兵部、三衙划分了军权。
兵部尚书由曹利用兼任,但赵祯对曹利用并不信任,毕竟他的忠诚度连及格线都没有达到,而且先进的装备打造技术是需要保密的,所以兵部尚书一职就显得很重要。
赵祯想来想去,觉得晏殊合适,毕竟晏殊心思缜密,可以说自己的班底了,但没想到晏殊竟然对他整编军队持反对意见。
晏殊反对,自然也就不能担任此职位,那么谁更合适呢?
范仲淹吗?范仲淹倒是合适,只是资历还不足,更何况他刚被调去为兴化县令,全面负责修堰工程,总不能工程修了一半,就中途换人吧!
赵祯想分曹利用的权,因而兵部尚书一人就必须刚直,若不然派个阿谀奉承胆小怕事的人去,只怕说不定还把机密泄露给敌国了。
“文应!你去国子监传朕口谕,诏国子博士李迪入宫面圣!”
赵祯朝着侍立在一旁的一名二十岁左右的内侍吩咐道。
此人是阎文应,前儿个宫内有宫人趁着宫内忙于过节之际,偷盗宫内的物品拿出去典卖,就是他向赵祯举报揭发的,因此成为了赵祯身边的内侍。
先前刘娥垂帘听政,李迪并不受待见,因此赵祯向刘娥建议将李迪安排在了国子监,而眼下他已经亲政,没必要放着着一名耿直之臣不用。
......
“臣国子博士李迪拜见官家!”
李迪如今已五十四岁了,先前丁谓想要加害他,若不是被人拆穿,耿直的李迪早就抹脖子了。
“先生别来无恙啊!”
赵祯笑道。
天禧二年,宋真宗立赵祯为皇太子后,寇准被奸臣丁谓诬陷罢相,真宗欲以李迪为相,李迪坚辞不受。真宗于是任命李迪为吏部侍郎兼太子少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所以赵祯称呼一声先生李迪是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