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八章 污染问题(2 / 3)
害。
阿鲁台一口答应了下来,这又不是汉人来争夺他们赖以生存的草场,保护汉人他们也能得到利益,何乐而不为。
纯碱在大明越来越受欢迎,随着发面的面食在中原普及,纯碱的需求就形成了井喷式的增长,毕竟草木灰提炼纯碱的效率太低,而且成本更加高昂,更重要的一点是并不是所有人都懂得草木灰能够溶出纯碱。
还有一点就是草木灰是农家非常优良的肥料,农家都是用草木灰充当钾肥。若是有稳定纯碱供应,那就方便了百姓的生活。
所以草原的纯碱一经投入市场就引起了抢购,负责销售皇家粮业不得不进行限购。然而即使是限购,也依然无法阻挡百姓的购买热情。
阿鲁台没想到他们这看似毫无用处的苦水淖竟然能够换来钱粮,让他喜出望外,主动要求李擎加大纯碱的生产,并为李擎寻找更多的碱淖。
毛纺厂有了稳定的纯碱供应,羊毛的清洗效率提高了很多,可是清洗的过程中却出现了问题,这些清洗过程中所排出的废液造成了巨大的污染。
废液排到海河中造成了海河的局部的水质变差,就连河中的鱼虾都成片的死亡。这个时代虽然没有环保组织,但是不代表周边的百姓不知道这样的工厂排出废液会极大的影响他们的生活。
于是发生在工业区的一次群体事件出现了,愤怒的百姓围住了工厂,要工厂给出说法。这样的群体事件,胡元澄已经无力解决,只能将问题上交。
朱瞻基收到胡元澄的上疏之后,马上就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老百姓最在乎的就是土地和水源。没有土地就无法耕作,没有水源就不能有稳定灌溉。
每年各地因为争水引发的械斗层出不穷,这件事处理不好,必然会引发大乱子。
为了安抚百姓,朱瞻基亲自去了一趟天津工业区,召见百姓代表,倾听他们的诉求。
老百姓要求不高,不能再向河中排废液,工厂要想办法解决废液问题。
朱瞻基以皇帝的名义向百姓保证,今后一定不会再向河中排放废液。为了弥补百姓的损失,周边受到影响的百姓由皇帝出內帑按人头,每人赔偿一贯钱。
老百姓没想到皇帝陛下竟然要自己掏钱补偿百姓,从来都是皇帝向百姓伸手要钱,哪里见过皇帝给百姓钱的。
大明的百姓是最懂得感恩的百姓,皇帝给了他们好处,他们自然是投桃报李,愿意为工厂的改进出工出力。
暂时压下了百姓的怒火,还是要想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