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三章 藩属国问题(2 / 3)
!
朝贡的制度,礼部与鸿胪寺要拿出一个新的章程,朕要过目,不合格要重新制定。”
礼部尚书与鸿胪寺卿一起出班领旨,不过胡潆仗着资格老,还是拱手行礼道:“陛下!若是藩属国在大明得不到好处,谁还愿意做我们的藩属国,我们总不能一个个的国家打过去吧!打败了也不一定能够赢得民心,还白白的靡费国帑!”
朱瞻基哈哈大笑道:“谁说我们要一个个的打过去了,朕问你,那些蛮夷喜欢我大明的丝绸瓷器吗?”
“这些好东西,哪里的人都喜欢啊!”
“是不是他们都想得到我大明的好东西,而我们也是依靠这些我大明独有的货物行销天下,若是哪个藩属国不听话,我们就让他们买不到我们的货物,他们的贵人,穿不上丝滑的绸布,用不上光洁的瓷器,你说他们着不着急?这就叫经济制裁!”
众臣一阵倒胃口,这位皇帝什么都好,就是张嘴闭嘴就是生意经,商贾皇帝的名号还真是实至名归。
不过能进入乾清宫议事之人,都不是书呆子,他们当然明白皇帝说的经济制裁的威力。不用说别的地方,就说草原上,这些年被中原封锁的连煮饭的铁锅都不够用。
这些草原蛮子袭扰边墙的时候,主要抢的东西就是粮食、布匹、铁器,尤其是铁锅。
因为草原上的铁匠可以打制弯刀、箭头,却不会制作磨具进行铁锅的铸造,蒙古牧民来说一个铁锅比一百两银子更重要。
“陛下!如此功利之心,如何能让藩属国信服,如何能彰显我大明的大国风范。”
“大国风范在我大明军人的刀锋之下,大国风范在我大明独一无二的商品之上,大国风范在我大明的科学技术领先世界上,大国风范在我大明文化的包容性上。
只要我大明在军事、经济、技术、文化等各个方面都领先于世界,还怕没人来抱我们的大腿吗?就拿这次鞑靼归附来说,他为什么要跑来归附大明,大明给他们好处了吗?”
众臣当然知道鞑靼前来归附是因为鞑靼认为大明能够庇护于他们,而庇护的前提是大明要有足够的实力。至少要让鞑靼觉得我们有足够的实力,他们才能认为我大明能够庇护于他们。
可是这与儒家的思想格格不入,儒家期望的是四夷仰慕天朝风物、衣冠,以此愿意臣服于大明的冠冕之下,实现儒家口中的万国衣冠拜冕毓的盛世,为了这样的盛世花点钱也可以,这才是大明朝对于朝贡使臣厚赐的原因。
若是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