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章 朝堂争议(2 / 3)
站出来的姜云明,不禁扶起了额头,他有些头痛。
“回父皇,今时不同往日,之前的情况和现在并不一样,所要决出的对策自然也是不同的,不能以偏概全。”
“还请泾阳候解释一下,老夫洗耳恭听。”魏征对姜云明的态度和孔颖达不同,他知道姜云明往往都能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问题,就算是他也时常能够感到收益。
“对待不同的人要有不同的态度,或强硬,或包容。在小子看来,对待有心向往我们大唐的突厥百姓要优于那些降卒,对待降卒要优于那些被俘虏的士兵。”
“敢问泾阳候,对待突厥百姓要优厚一些老朽还能理解,但是为何对待降卒和俘虏又有不同?皆是助那颉利与我大唐作战的士卒,为何要区别对待?”
孔颖达也不知道是不是和姜云明八字相冲,每次在姜云明说话之后都要问上两句。
“在小子看来,突厥百姓是为了生活,也是能最快最简单的融入大唐的,现在的我们只要和他们通商并且给出一个相对公平的价格就能让他们满足,当他们感受到接受我大唐统治的生活远比被他们的可汗统治过的好,那就不会出现复辟的现象。”
“不知道太师是否认同?”
孔颖达没有说话,但是却对着姜云明拱了拱手,以他的身份做出如此姿态就表明了他的意思。姜云明也不是个咄咄逼人的人,所以他也就准备接着说下去了。
“其次,咱们再说降卒的问题。”姜云明说着转向了坐在高位上的李世民。“父皇年轻之时也是带过兵,自然也应该知道降卒之所以会投降,无非就是看不到胜利的希望或者认为归于大唐的管辖会更好一些,所以说他们的心中或多或少也是觉得我们大唐好一些的,所以儿臣认为对待降卒可以多少放宽一些。”
“那小子你如何确定他们之中没有心怀异心之辈呢?”
能发出这样声音的在这朝堂上也就只有程咬金了,姜云明知道基本上带过兵的人都不会认同这个处理方法,这也是他今天的难点所在,他需要说服武官以及将军出身的李世民。
“这个简单,虽说是优待,但是可能和程将军心中所想的优待不同。在小子看来,不论是降卒还是俘虏,最适合安置他们的地方就是大唐境内,而这样做的理由只有一个,一个让大家都能接受的理由。”
“修路!”
李世民本来也在思考着姜云明要怎么说才能让自己同意,但是随着姜云明最后的这两个字一出口李世民就知道,自己没有办法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