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以前的片子经典在哪里?(2 / 3)
南池将接下来这一条镜头的出场者叫到身前,照例在开拍之前对每个有台词的出场者进行演前讲戏。
“......表情要凶要狠,不是说眉头一皱、上嘴唇带着鼻子往上抬就是狰狞,这不对,这是你死我活的斗争,你眼神里还要带着戏,不是说波澜不惊。选你们的时候,就是专挑的三角眼,所以你们得把这种天然优势发挥出来。”
“......蕴雪,待会儿我俩被押解下去的时候,走路的身板一定要直,不许弯腰塌了背,这样抬头挺胸才能展现出人物大无畏的形象。”
李南池边说边做,打了个样。
“嗯,好。”
“其他还有什么问题么?”
众人想着李南池刚才说的话,若有所思着。
“行,那就自己酝酿着。”
当摄影组布设好机位之后。
场记再次站到主机位之前,咔哒一声清脆的打板,“第一百三十八场,第四镜,第一条,开始!”
一旁翻箱倒柜的鬼子从酒桶底的木板下找到一个致命的东西:“滴滴答”的发包机!
东西往桌子上一摆,床头站着的李南池和张蕴雪两人眼皮顿时往下一收敛,彼此握着的手不由得紧了紧。
刘裕拿起发包机看了看,扭头盯向李南池,语气十分“捉奸在床”,“这是什么!”
李南池干脆不配合,头往旁边一撇,“不知道。”
见抓捕对象“死鸭子嘴硬”,“宪兵队长”刘裕脸上露出狰狞,白手套一挥,“八嘎呀路,开路!”
鬼子呼啸而上,李南池和张蕴雪两个人,被刺刀怼腰,一步步被押解下楼,推搡着塞进已近装满的车厢之内。
整个从房间、楼梯,走到屋外抓捕车的一路上,李南池和张蕴雪两个人,都是一副抬头挺胸的姿态......
这以前的片子经典在哪里?
李南池始终觉得,不仅是剧本和选角的原因,更有这种动作设计上的细节权衡考究。
就像这场被捕戏,现在太多抗战剧里,我方人士不幸被捕时,往往是被鬼子押着双手作“开飞机”状,全是一幅弯腰塌背的样子。但是现在《电波》里,就要抬着头、挺着胸的往前走。
要说这合理吗?
这自然是有待商榷的,鬼子抓着了你人,还能让你一幅俾睨天下的雄赳赳姿态?
可是,电影的动作设计有时不仅要考虑逻辑的合理性,还要突出人物身处的立场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