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有多大见识,就有多深感悟(2 / 3)
《三毛从军记》同样满足了这些人的要求,就像此刻“征兵看牙口”这个举动,学识驳杂一些的就知道买牲口时才有看牙口这个行为,现在这征兵看牙口,岂不是在讽刺挑壮丁当兵就跟挑选牲口一样?
想到了这一点,众多影评人之一的苏凯,感觉自己这才是进入了观看这部电影的第二个层次,即从电影表面感受到了一些这部电影正在要表达的东西。
苏凯发现,相比于李南池这个年轻人出品的那两部姊妹篇作品,三毛这部电影的呈现手法显得更加多样化和间接化了。主要体现在,李南池以前的征兵镜头,就摆个台子走个过场就完事儿,最多再来个热血沸腾的讲话,哪像现在,又是看牙口,又是岳武穆的......
这让苏凯想到了李南池那个《举起手来》的剧本,那个电视剧里,种种鬼子的死法也是在不断玩梗,现在就眼前的这场征兵戏而言,这是指上亦是一种玩梗,只是手法变得隐晦了许多。不过这也一惯符合学院派的风格,镜头不明着来,明着来的镜头也能挖出点其他的解释来。
正如苏凯所想的这样,想要真的拨清楚三毛这部电影,是存在见识上的门槛的。
因为随着情节的不断往下播放,各种明喻暗喻反讽的手法更是一环套着一环,跨不过去,就停留在表层。
但即使有门槛,也并不妨碍每个观众的获得感。
看得浅的观众们,乐呵的笑声就没有停下,单纯图个乐呵,也挺好。
而透过表面看到电影要传达一些东西的观众,也在笑,只是眼中多出了“了不得”的神情,自然也免不了跟旁边人吹嘘一番,然后就听到恍然大悟的声音。
就像,头角峥嵘的团长出现在荧幕之上的时候。
一出场,播映厅内的大多数观众因为“头角峥嵘”的怪异造型而叽叽喳喳。
而意会到“头角峥嵘”含义的,则向旁边人小声吹嘘着自己“了不得发现”的见解。
整个播映厅内,每个观众都能从中找到契合自己的爽点,笑声、感觉自己发现“了不得”东西后的小声解释交织在一起......
三毛就是这样一部电影,不同的生活阅历和知识素养,会从中得到并不一样的观看感受。
如果把观看这部电影的感受划分为三个层次,那么绝大多数观众停留在表面的好笑和三毛的可怜之上;一小部分人能够看穿情节中的种种寓意讽刺;最后的一小撮,则是升华到那个年代历史的精神高度。
李南池自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