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3章 改革(2 / 3)
阳的计划,原本想等拍卖会结束就宣布选秀的事情,结果忙着审讯忙着炼丹,一忙好是十多天。
除了感叹时间过的真快外,李东阳也不知道感叹什么好了。
“君主,臣无异议,坚决支持君主的决策。”老太傅第一个站出来表决。
左相一看紧紧跟随,表示自己的决心,那就是君主说什么都对,他支持。
右相一看我也不坚持了,他自己那一堆尾巴还没处理干净呢,别惹的君主不开心收拾他,就这样权利中心的几人相继表决。
至于其他大臣自然是支持,因为分出来的部门越多,说明他们出人头地的机会也就越多,总比缩在别人手下强吧。
李东阳的政策几乎没有阻力的通过了,礼部尚书有些不高兴,感觉自己的权利被分走了。
但是有什么关系呢,更多的大臣支持啊。
刑部也不开心,监察部的设立感觉分了他们的权利,大理寺同样有这感觉,但是有什么关系呢,有臣子支持啊。
只要有人跳出来反对,不用李东阳上场就撕下去了,一个人反对
十个人支持,想想能撕赢吗?
孟可心坐在旁边观政,也是给李东阳撑腰,看到这一幕都快笑坏了,怪不得大儿子说搞定左右相后基本不会有大阻力。
这话说的一点都没错,左右相一支持,他们的支持者顺理成章的支持了,根本不会为了反对而反对,一下子瓦解了大量官员。
不过呢,官员拉帮结派终究是不对滴,这个可以在以后的人员安排上好好的处理一番。
随着政策的通过,就是人员任务,这个急不来,李东阳希望百官可以上书自荐,写上自荐的理由,也可以他荐,推荐有本事的人才上位。
这项决定更是引起一阵热议,按说安排官员是史部的事情,怎么滴,这次是要把史部踢开吗?
史部尚书当场就不干了,表示没这个先例,人员应该由史部推荐,然后君主批准。
对这个说法,李东阳是认可的,但是史部对官员的考核不够透明化,应该在这方面做出改变。
好吧,李东阳这货是个闲不住的,看到史部尚书,立刻想到了改变史部的工作机制,不能搞一言堂。
听着李东阳提出的几点小要求,史部尚书的脸都快绿了,不待君主这么玩的,您老人家基本不上朝,一上朝准没好事!
这是史部尚书的心声,君主不上朝,大家按着寻常的工作进度做事就行,君主一上朝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