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36章 周易传人(3 / 10)
端。
田何便是在那时,以‘地方豪门望族’的成分,被强制迁入关中的。
但与其他靠商贸发家,亦或是在官场得位的‘豪强’,田何无疑是受到了整个汉室,尤其是历代皇帝的重视,以及善待。
尤其是刘弘的便宜老爹惠帝刘盈,更曾有过在田何‘年老体弱’‘无法入宫授业’的情况下,亲自前往田何住处听讲、学习的经历。
而在后世的史书记载中,对田何的评价,便是一句:何年老家贫,守道不仕;帝亲幸其庐,以受业,终为《易》者宗。
就连田何对《易经》的注解,都被后世人恭敬的称之为《田氏易》。
从这就不难判断出,田何在如今的汉室,是怎样一个地位与形象了。
——生活清贫,不为俗尘所累,享誉天下数十年的学术巨擘!
这样一个人,别说是在这落后的西元前了,就算是放到后世,也起码是能在社会享有很高地位的精英。
具体到如今的汉室,田何这种对某一本经典有‘官方解读权’的学术大拿,那更是礼敬有加,还求而不得。
在看到田何的一刹那,就连刘弘,都差点没忍住将其纳入体制内的冲动。
但最终,刘弘还是勉强按捺住了冲动,恭敬的将田何请入了宫中。
·
“未知子庄公此来,可是有何要事,欲告与朕知?”
将田何恭敬的请到宣室殿,分而落座,刘弘便自然地开启了话题。
看着眼前皮肤松弛,眼角都有些耸拉下去的田何,刘弘脑海中,也再次出现了那段电脑程序般的‘资料’。
田何,田氏齐国王族血脉,字子庄,齐都临淄人,今文《易》第六代嫡系传人。
相传春秋时期,孔子授《易》于商瞿,商瞿再传子弘,复又传四代,《易》的传承才到了田何之手。
在原本的历史上,再过大概五十年,《易》第八代传人杨向,便会在武帝一朝以‘精《易》’而官至五大夫。
而现在,刘弘却只能是看着眼前的老田何垂涎三尺,又无可奈何。
按道理,作为孔子的徒子徒孙,田何对类似公务员的职务,不说趋之若鹜,也起码应该欣然接受才是。
尤其是对于成为二千石级别的‘博士’,更不该视若不见。
但即便心里疑惑,刘弘也已经放弃了招安田何,让其为汉室发光发热的打算。
原因很简单:不光是刘弘,高皇帝刘邦、孝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