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35章 粮食本位(4 / 5)
都无法挖掘,就使得华夏大地在历史上很长的一段时间间隔内,都处于‘贵重金属供不应求’的尴尬之中。
而作为后青铜器时代的汉室,这种情况则更为明显。
因为汉室几乎没有银,又严重缺乏黄金!
而作为通行货币材料的铜,在此时甚至还肩负着‘生产材料’的角色——无论是武器军械,还是农具、祭祀用具、加剧,都离不开铜。
这就使得在汉室,起码是在现在的汉室,以金、银、铜等贵重金属为本位保障物,推行纸币或类纸币的做法,最终都会导致政府兑换能力不足。
所以,刘弘对类纸币的试探,便放在了另外一个本位保障物:粮食之上。
相较于金、银、铜等整个汉室都匮乏,且短时间内无法大量获得的贵重金属,粮食的获得,显然容易的多。
哪怕现在,汉室中央没有足够多的粮食储备,以作为‘兑换备用’,也能够凭借‘每年数千万石’的农税收入,作为兑换储备的另类保障。
再加上今年,汉室粮食总产量,因为关中全面种植冬小麦,而整体提高了三分之一以上,就使得汉室中央的粮食储备,已经达到了‘足够作为本位保障物’的地步。
在这种情况下,刘弘推出以粮食作为本位保障物的类纸币:粮票,其金融风险就会远低于金本位、铜本位下的其他类纸币,如白鹿皮币、钱票等。
原因很简单:少府堆积成山,且是在百姓众目睽睽之下收入府库的粮食,足以让百姓对‘少府会不会没粮兑换’的顾虑降到最低。
而政府公信力方面,刘弘自穿越以来的名望积累,也终于是能派上用场了。
——如果是某一位高高在上的官老爷,挥舞着粮票从百姓手里换粮,百姓或许不会相信。
但若是‘曾将自己的粮食送出宫,分给长安百姓吃’的皇帝刘弘出面,那百姓即便依旧有些戒备,也会勉强答应‘冒险一试’。
这就已经使得,粮票这个类纸币的出现,已经具备了所有的存在条件。
除此之外,刘弘推行粮票,还有另外一层金融意图,以及对未来的提前布局。
试想一下:等将来少府买卖粟米,也通过粮票来进行交易的时候,百姓会发现什么?
——拿着粮食到少府换粮票,回头拿粮票,又能把粮食换回来···
这特么不就是银行?!!
到了那时,百姓能接受‘把粮食暂时存在少府’的观念,自然也就能接受‘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