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72章 王侯并行(3 / 7)
升。
光是去年,少府收入的口赋,就有接近十五万万钱之巨!
根据‘人百二十钱’的口赋标准,去年一年,汉室就有一千二百五十万人,向国家缴纳了人头税!
也就是说,只要不发生突发状况,少府的库存,就能以‘每年十万万’的速度缓缓积攒下来。
反观国库,则是每年的农税都被花费一空,碰到今年这样的特殊状况,还得丞相腆着老脸,跟皇帝的少府借钱。
实际上,光是这样的财政格局,就已足以支撑起汉天子的无上权柄——国库要么‘年光’,要么缺钱;少府永远有存款,天子应该立于不败之地才对?
可实际状况却是:有汉一朝,先后发生过数次皇权不稳,乃至于江山变色的动荡!
——太祖刘邦、孝惠刘盈之后,诸侯大臣串连一气,诛杀后少帝刘弘,扶立了代王刘恒!
——文帝刘恒之后,景帝刘启更是差点被逼着立弟弟刘武为皇太弟!
景帝的儿子刘彻,登基之后也险些因建元新政而被废黜。
武帝之后就更不用说了——昭帝刘弗陵年二十而亡、废帝刘贺在位仅二十六天,就‘犯下’了一千一百二十七宗罪孽···
若非宣帝力挽狂澜,汉室天下,只怕根本等不到王莽,就要灭亡于公元前。
对于西汉前半程的皇权动荡,大多数人认知中,主要原因是汉初的那几位太后。
——若非吕后,代王刘恒必然不能登基!
——若非窦后,梁王刘武肯定不会窥伺大宝!
——若非上官太后,昌邑王绝对不会被废黜!
但没有人注意到,在这一桩桩、一件件历史事件的背后,出现的另一类身影。
——陈平、周勃讨伐诸吕,迎立代王!
——刘屈氂煽起巫蛊之祸,戾太子兵败身亡!
——霍光把持朝政,因一己之言而行废立之事!
看上去,汉初的皇权动荡,都是因为太后的‘昏庸’‘自私’所导致。
但没有人注意到,在这些事件的背后,本该成为皇帝左膀右臂的丞相,或者说权臣,却没有丝毫‘忠义’可言。
所以在刘弘看来:无论是诸侯大臣共诛诸吕,亦或是巫蛊之祸、海昏侯之废立,都与太后关系不大。
真正导致这些事件发生的,是汉初存在一个极其隐晦,而又日益尖锐的矛盾。
——皇权,与相权之间的天然对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