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69章 九卿之首(2 / 7)
暗自腹诽着,朝臣便次序拾阶而上,在宣室殿外脱下布履,走入殿内。
除了那一声‘礼乐崩坏’之外,朝臣却并无其他想法。
——周亡都近百年了!
汉室立都已二十余载,该崩坏的礼乐,早就崩坏了~
就拿礼制中最严格的天子礼来说:叔孙通制定的天子礼规定,天子一年四季都要穿相应颜色的服饰!
结果呢?
命令叔孙通制定礼法的刘邦本人,就带头不遵守这套礼法!
什么一年四季四色服饰——太祖一朝,刘邦乖乖戴天子冠冕的日子,都屈指可数。
周礼还规定尊卑有序,上下有别呢!
要真按这套礼法,开国功勋之中,几乎没有一个应该成为彻侯!
说白了,到刘弘所处的这个时间点,周礼当中的规定,早就崩坏殆尽了。
刘弘要给一个未冠而崩的儿皇帝上谥号,朝臣百官能做的,也就是私底下腹诽一句‘礼乐崩坏’‘国将不国’。
大家好,我们公众.号每天都会发现金、点币红包,只要关注就可以领取。年末最后一次福利,请大家抓住机会。公众号[书友大本营]
除此之外,没有任何人能挑得出刘弘地不是。
——作为弟弟,给死去的皇帝哥哥争取一个死后待遇,身后清名,有错吗?
这是兄友弟恭的典范呐!
再者说,皇帝要理顺自己的皇位法统来源,本来就是应该的;臣子要是提反对意见,首先需要考虑的,就是如何洗清‘居心叵测’的嫌疑。
这也是刘弘毫无顾忌的通过‘盖棺定论’的方式,将前少帝的事理顺的原因——汉室的礼制思想,根本没有那么浓厚。
尤其是开国功侯尽皆‘屠狗之辈’的汉初,礼制,真就只是有用就拿来用,没有就丢到爪哇国的橡皮擦。
不过,在论定刘恭的谥号之前,还有一件事,需要刘弘先解决。
——此时此刻,朝臣百官虽然都已走进殿内,但都只是在殿门处堆积,等候刘弘挨个召唤。
这也是汉室,新皇登基之后的第一次大朝仪,所特有的政治流程了:为三公九卿排座次,以确定政治秩序。
可千万别以为,这只是‘谁坐哪儿’的简单问题——九卿有司在新皇首次大朝仪上的座次排序,将直接影响各自的地位高低!
坐在靠前位置的,虽不至于对排位靠后的指手画脚;但在某事需要双方合作完成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