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84章 弄巧成拙(5 / 6)
百五十钱,臣亦曾思卖粮牟利,以贴补家用。”
“然臣自有俸禄以为生,乡邻宗亲却皆躬耕之农户,家中无有余财;臣唯借粮与乡党,以为救济。”
“臣俸五十石,然乡党数百户;便只得变卖家中细软,以石四百五十钱买粮,借与乡党宗亲,以渡此灾祸。
“幸陛下念生民疾苦,以少府售平价粮于东市,方使臣之乡邻免遭饥殍;然经此一事,臣之家祡亦散尽大半,乡党宗亲饥亡者,不下百人之数···”
随着张侍郎将家乡的状况一句句摆在朝堂之上,殿内众人都不约而同的低下了头。
——数百户的乡村,便有上百人死于一次‘小小’的粮价波动!
这着实让殿内人杰大吃了一惊!
但想起以后,不能拿着俸禄/封国租税去赚钱,众人心中都纠结起来。
看着这一切,刘弘这一整天都未曾美丽过的心情稍稍回暖了些——还会左右为难,还知道纠结,比起后世眼睛都不眨,就将农民开除出‘人’的贵族阶级,已经很不错了。
当然,对于张侍郎的哀苦,刘弘也是听一半信一半。
——什么借粮救济、散尽家财,怕不是粮食折钱,九出十三进?
至于几百户人家的村子死了上百人,就更是满满的玄幻气息了——超过百分之十的死亡率?
还是在关中?
这要是真的,那刘弘此时就不应该在朝堂上角力,而是应该躲在太庙,寄希望于起义军放自己一命!
真相,只怕是这位张侍郎的家族以借粮为由,将农户们逼得卖田卖房,卖儿卖女,以为张氏之家奴佃户···
无论古今,处于封建社会的华夏大地之土地兼并,不外乎都是这个模式。
但对此,此时的刘弘已经顾不上管了——要想从根源上解决土地兼并和蓄奴之风,绝对不是一两条法令可以做到的。
历史上,王莽就尝试过遏制蓄奴,结果反倒给汉室续了两百年命数···
在刘弘看来,土地兼并和蓄奴之事,完全没有必要像王莽那样,跟既得利益集团硬刚。
归根结底,土地兼并和蓄奴成风得先决条件,都是百姓活不下去,只能将土地甚至自己卖出去。
从这个结果上倒推,就不难得出从根源上解决问题的方式——只要保证百姓能保障生活,不需要将土地卖出,其实就可以从根源上避免土地兼并!
如果农户不愿意卖,那地主豪强自也是不敢强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