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少帝成长计划 > 第0157章 为后世计

第0157章 为后世计(2 / 4)

夏数学界,缺少一种简介清晰的数学记录方式,或者体系。

就拿此时的汉初来说,无论是方程解析,算数运算,其过程都十分接近后世小学所教的初级基础数学;但是,如果真让后世的中小学生,去看九章算术里某道题目的解析过程,那位学生绝对看不懂。

因为此时的运算过程,完全以汉字叙述的方式进行!

举个例子,后世很典型的一道二元一次方程:x=y-2,5x=3y,求x,y。

但凡上过学的人都知道,这道方程的解析过程:

x=y-2,5x=5y-10

∵5x=3y5x=5y-10

∴3y=5y-10y=5

又∵x=y-2,

∴x=3

解析式一列,运算过程简介明了。

而在此时,这样一道题,都不说运算了,光是要看懂题目,都需要费好大的力气···

——有甲、乙二物,甲物加二钱,可换得乙物;甲物五,可换乙物者三,问:甲乙二物各价几何?

且先不提此时没有标点符号这件事了,光是从这么一句文字中提炼出题干,就要求做这道题的人不止需要认字,还得具备一定的思维体系构建能力。

或许看上去,并没有这么玄乎:以后世人的视角,这样纯文字的叙述方式,似乎也没啥不一样的?

那是因为,后世人的思维能力,体系构建能力,都已被更简易的符号、数字等思维工具给锻炼到了一定的熟练程度——即便题目是文字,后世人也能在看过这样一道题过后,自动在大脑生成‘x+2=y,5x+3y’的等式。

但此时的人在解这道题的时候,并不会有这样下意识的的思维体系构建,所有的过程,都需要以文字的形式展现,如‘甲物加二钱可换得乙物,故乙物可视作甲物加二钱;甲物五换得乙物三,即甲物五,换得甲物三又六钱···’

撇开其他的客观原因,真正阻碍华夏数学发展的,便是这般繁杂的运算过程。

此时张苍手中的竹简——准确地说:统计图,就是刘弘打算针对此,所做出的第一个尝试。

从九章算术第一次出现并沿用到现在,华夏数学实际上已经近乎到达了‘文字数学’可抵达的巅峰;要想让华夏数学稳步发展,而不是如历史上一般停滞不前,那从‘数学文字化’到‘数学符号化’的转变,将无可避免。

更简洁易懂的记录方式、运算方式,可以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书单:长风渡造作时光无论魏晋贵妃裙下臣今天前妻也没找我复婚玄学,我就会亿点点大佬都爱我[快穿]今天我仍不知道亲爹是朱元璋高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