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少帝成长计划 > 第0062章 商人无国(中)

第0062章 商人无国(中)(2 / 3)

户扯上亲家。

可是三天后,杜氏嫡女便在长安百姓众目睽睽之下,被抬入曲逆候府后门。

至于原因,则是在不久后揭示在长安百姓面前——杜氏将家乡粮库中的粟米全部拉到长安,以每石一百钱的价格,售卖给了陈平掌下的国库。

看上去,杜氏似乎没有做什么,但实际上···

高祖刘邦四十七岁才起兵,自是没有什么经济概念;发现国库穷的跑耗子,便一拍脑门,发行了三铢钱,并规定三铢钱的价值,等同于当时市场上流通的秦半两钱。

要知道秦半两钱,重十二株!

刘邦却规定三株钱,半两钱价值相同,这就相当于:国家拿着一张五块,来换你手上的二十。

一夜之间,汉家天下集体通货膨胀四倍!

而作为皇城,本就人口集中,物资严重依赖于外部输入的长安城,物价更是狂飙不止。

杜氏以每石一百钱的价格,将那接近十万石粮食卖陈平给国库时,长安的粮价,是一石三千五百钱!

也就是说,陈平的国库‘花费’一千万三铢钱,买下杜氏的十万石粟米后,转手放到市场上一卖,就赚了足足三万万四千万钱!

更令人瞠目结舌的是,就在陈平将那十万石粟米卖出的前一天,朝廷正式颁布吕太后诏令:废黜钱三铢,行钱八铢···

也就是说,杜氏实际上,是给当时穷的跑耗子的国库,捐献了将近三亿四千五百万钱!

而当时国库一年的税收,也不过十万万钱而已。

有了这笔钱,陈平才得以迅速的平抑长安物价,有幸没有遭遇曹参那般,只能坐牛车上朝的悲惨遭遇。

安陵杜氏,则是自那以后,正式成为长安豪强中数一数二的名门望族。

在长安占据一席之地后,杜氏重新捡起以往在家乡干的行当:卖粮。

发展到如今,长安每十家米铺中有八家姓杜,关中每十家米铺有六家姓杜。

其余的中小粮商,也基本都与杜氏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不是将女儿嫁给了杜氏的子弟,就是自己的儿子娶了杜氏的闺秀。

可以说,在内史和少府不插手的情况下,关中的粮价,杜氏说千钱一石,市面上就不会出现九百钱一石的粟米。

靠着这个‘说一不二’的能力,杜氏的财富在过去十五年当中,几乎以每年增长一半的的速度急速累计,从迁入安陵邑时的三百万钱,暴涨到现在的五万万钱!

就这,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书单:长风渡造作时光无论魏晋贵妃裙下臣今天前妻也没找我复婚玄学,我就会亿点点大佬都爱我[快穿]今天我仍不知道亲爹是朱元璋高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