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朱婆子(2 / 4)
挽回,毕竟再怎么看这件事情的最大的受益者就是她了。
可是见到朱婆子这个反应,徐姨娘简直在心里乐开了花,老太太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了,本想当着众人的面澄清‘误会’,眼下屋里屋外围了一堆的丫鬟,而朱婆子地默然无语,不矢口否认她曾放出去的流言,倒显得算命这一说确有其事了。
老太太看着不敢抬头的朱婆子,脑里思索着冬梅打探来的二房的消息:因赵氏膝下只得两女,六年无嫡子,便给陪嫁丫鬟开了脸,诞下儿子后,这丫鬟提了姨娘,也就是许姨娘;朱婆子生于元九九二年,威德二十二年,三十岁的朱婆子作为赵氏的陪房入了于府。威德二十九年,庶子诞生后,赵氏为显恩典,拨了朱婆子前去伺候许氏,所以算起来朱婆子是二房赵氏的人。
朱婆子三十岁陪嫁到于府是孤身一人,也曾有好管闲事的人为她说亲,据她说,她是婚育过的,只是家乡大灾,当家的和唯一的女儿饿死了,只留下她孤苦一人。幸得赵家主母垂怜,收留了她。她常感叹自己独有克夫命,没有儿女缘,无心再嫁。慢慢地好事之人见她着实不是推脱,也歇了心思。她人很勤奋,眼下四十四岁,已是满脸沧桑,整个人瘦瘦巴巴的,没有其他屋里服侍的婆子们养尊处优的模样,也没有其他婆子花钱大手大脚,穿着极为朴素,一整年下来,除了府上发的四季衣裳,她是决计不会给自己扯布做新衣的。
如此一个妇人,为何编排这莫须有的卦言?朱婆子身后除了许姨娘也就只有赵氏了,莫不是赵氏年前刚记了于福为嫡子,就开始算计长房嫡子嫡女了?可赵氏是她亲自相看的,脾气好,性子稍微单纯了些,有些老好人,但绝不可能如此没脑子。
赵氏眼见老太太看过来的眼神,才后知后觉得明白——自己怕是给人算计了。想到这,她背后的冷汗都冒出来了,这是长房嫡子,未来爵爷的亲弟,这事若真落在她头上,二爷那边怎么交代。
赵氏长于殷实富贵家,因受爹娘疼宠,得嫁高门,婚后与二爷甚少有什么嫌隙。纪姨娘和梅姨娘都是清白姑娘,抬进来生儿子的,既不是婆母安排的奸细,也不是主动勾引二爷的狐媚子;唯一有儿子的许姨娘,是她自己安排的,卖身契还攥在她手上,对她也忠心耿耿,可以说,赵氏除了没有嫡子,是半点糟心事没有。
赵氏娘亲曾在成亲前毫不避讳的将大户人家的算计一一道明,虽婚后没有实践的机会,但她也不傻,对其中门道不说精通,但也是一知半解。只是她想不到到底是谁在算计她。难道是许姨娘因为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