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中考(1 / 4)
对于没有读过大学,几乎一辈子都要在江坪县这么一个小地方度过的周建平夫妇来说,除了京大华大这样的知名学府,能说得上名字的大学一只手就能数的过来。这就跟后世网上流传的“我小时候经常思考一个问题,我将来是上京大好,还是华大好”的段子一样,眼界有时候的确会阻碍一个人的思想。
不过秦州大学他们还是知道的,毕竟这是秦州省最好的大学之一,那可是在全国都排的上名号的。
但听到陆骏远的话,周建平夫妇俩并没有露出欣喜若狂的表情来,反而是皱了皱眉,疑惑而又不敢相信地说:“怡怡她不行吧,这个什么秦大附中这么好,怡怡要去那里上学,估计就算是交一大笔赞助费人家也不一定要吧。”毕竟女儿去年中考可是连江坪一中都没有考上,江坪县才多少人,整个频阳市又多少人,不是周建平信不过周嘉怡,而是他打心眼里觉得自己女儿就没有那个本事,他对女儿最大的期盼也不过就是考上二本大学,毕业找个工作能自给自足,不用像他们村的其他同龄人辍学打工或者回家种地。
“怡怡现在的成绩已经很不错了,理科和英语是差一些,不过考前再做做突击,应该没有什么大问题的。”相较于周父周母来说,陆骏远对周嘉怡的学习情况了若指掌,说出这样的话来也并非无的放矢,“叔叔阿姨,你们想想,矮子里面拔将军是没有什么用的,想要学到真本事,还是要往更高的地方走。”
这话是陆博毅以前用来劝说自己的,陆骏远当时颇有几分不以为然,没想到自己还真有用上这话的一天。
大抵是局限于眼界的缘故,周建平夫妇俩并不是多么有主见的人,在以往的某些小事上,他们常常会选择听从陆骏远的建议,但一旦遇到大事,他们更多还是选择坚持自己的想法。
事关女儿人生走向的问题,周建平当然不可能一口答应下来,他说:“现在还没考试呢,也别给怡怡太大的压力,成绩出来了,该上什么学校上什么学校,你说的那个秦大附中,她要是能考上,也想去,我不拦着。”
这话从某种程度,也算是给了一个准信,周嘉怡笑了笑,“您还别信不过我,指不定我就考上了呢,到时候您可别反悔。”
秦大附中那么好的学校,她想都没有想过,她对这所学校的印象紧紧停留在上辈子老师说过全江坪县只有两个人考上以及偶尔坐车会路过的公交站牌名称。
可一旦假设有了这种可能性之后,对比江坪一中和秦大附中,选择哪个几乎是不用再思索的,晚上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