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五章(1 / 4)
赵佶的意思已很明确,最紧要的是忠于他。不需要忠于朝廷, 不需要做什么好事, 只需在日常表露忠心, 便可获得他的倚重。
这原是皇帝们的通病,大位坐久了, 认知会出现偏差,当真以为自己上承天命,下抚黎民, 是天生的九五至尊。他们开始把疆土当成私产, 觉得胡作非为也无需付出代价。然后代价找上门, 把他们惊的六神无主。
忽然之间,苏夜想起了久违的前世生活。倘若赵佶的言行被放上视频网站, 那么在这个时候, 估计整个画面都被铺天盖地的弹幕遮住了。历史上的赵佶或者不这么天真, 可她没活在真正的历史里, 而是现在这个充满了高深武功和神奇人物的北宋。
她从未如此深刻地体会到诸葛神侯的心情。神侯不担心皇帝的人身安全,亦不觉得蔡京等人有谋逆之心, 因为像这样一个皇帝, 确实很难找到。与其行废立之事, 不如好好供着他, 骗他按照自己的心意做事。
她思绪飘的很远, 忍不住在心中勾画未来,同时忍不住微微冷笑。
在大难临头之际,赵佶将皇位传给太子, 躲进深宫作太上皇。那位太子,正是将来与他一起被掳走的宋钦宗。钦宗登基后,颁布了一些意图力挽狂澜的命令,例如贬斥六贼,平息民愤,致使蔡京死在贬官的路上。可惜为时已晚,仅仅一年时间,他无力挽回江山倾覆的命运。
倘若她没出现,任凭命运自由发展,二帝北狩的事件是否仍会发生?想过之后,她凭直觉认为,尽管中原能人辈出,看似一个与众不同的江湖,但该出现的还是会出现。
蔡京也许会濒死一搏,利用收买来的势力,闹的天翻地覆,可惜的是,他终究逃不过死在中途的结局。最多病死换成刺杀、毒毙、自尽,对死去的人而言,怎样死并不太重要。
如今,她若去告诉蔡京,他将死的凄凉孤单,而朱勔等人将被当众正法,想必他冷笑的声音会比她还大。这些人大多饱读诗书,深知“宫阙千重都化了土”的道理,只是放到自己这边,就变成绝无可能发生的问题。
而神通侯方应看,他又会扮演什么角色,作出什么事迹?
她很明白,他对大宋没有任何忠诚之心,如果他有机会坐上皇位,开辟下一代皇朝,他将二话不说抓住机会,即使牺牲长久以来的盟友米公公,也完全无所谓。但他的下场就像蔡京,根本无法成功,宋室基业将由默默无闻的康王赵构继承,落不到他头上。
正因她了解未来,才屡屡生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