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阅卷(1 / 4)
这一回负责京城乡试的主考官名唤夏子舟,是翰林院的一名编修,他今年不过三十多岁,在一众翰林院学士当中只能算作年轻力壮,不过他能被皇帝点做京城的主考官,这与他大力支持改革,即便在朝堂或是私下从不避讳承认这一点,且自愿充做先锋,为改革之行摇旗呐喊不无关系。
在听闻由他担任主考官时,早有人猜着考题必定与改革有关,因此前来参加考试的考生对于最后一题的出现并不觉得诧异。
不过是因为前面几题出的中规中距,不少考生还以为他突然变了性子,待见到最后一题方才知道他不过是将重点放在了最后罢了。
这道题目固然让王玥这等支持改革的考生们踌躇着难以下笔,却也让那些家中本就是保守派出身的考生更加进退两难。
毕竟主考官已经是改革派的急先锋,而陛下将他派过来作为主考官,也有通过他的手为现在朝堂上已经略占优势的改革派增添人手的意思在,那么他录取考生时自然优先选择那些与他主张一致的考生。
所以考生想要通过这次考试,榜上有名,肯定是要旗帜鲜明的表达出自己支持改革的观点的。
但即便知道这一点,那些出生于保守派的考生们却不敢这么做。
乡试的文章可是会被张贴出来供全城文人观看的,了解他们出身,知道他们家中政见的人可不少,他们可以保证,上午这些文章被贴出来,下午他们背叛家族,持有与家族截然相反政见的消息就能传得满城皆知。
更甚者,若是主考官再狠心一些,故意将这个消息散播的天下皆知,以此来挑拨他们与家族中的关系,然后使保守派内部互相攻歼,保守派诺大的势力便会从内部开始瓦解,便可让改革派不费一兵一卒便压过政敌。
即便主考官想不到这个法子,他背后的那些老狐狸们也能够轻而易举的利用这一点做出锦绣文章来。
所以才知道皇帝将京城的主考官定为夏子舟的时候,他们早就心生了退意,只是那时候他们已经报了名,而科举考试乃是事关朝堂稳定的大事,又备受朝廷百官和天子的瞩目,凡是报名的考生除非发生天大的事情,否则皆不可随意缺考,轻则会被责令取消考试资格,影响考生的前途,重则牵连家族。
改革派的那些人早就虎视眈眈,念着记着要从家族身上寻得可乘之机,他们那里还能如此肆意妄为,授予政敌可以攻击家族的把柄呢!
所以明知道他们参加这次考试必会无功而返,他们也不得不硬着头皮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