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3 / 4)
应得快,忙下马捞起昏厥在地皇太极,抱着他,夹马加速逃命。
看着这一幕,不远处的后阵处,袁侯山遗憾的放下手中的□□,略带遗憾的叹了一口气。“多年疏于练习,箭术到底生疏了。这一箭终究差了些准头,不过好在箭矢上抹有剧毒,中此箭,鞑酋并活不了多久!”
不提得以逃出升天的多尔衮一行人,夹带昏厥的皇太极灰溜溜的滚回了盛京老巢之事,就说追剿豪格的明达以及袁崇焕旗下部曲。豪格这小子到底没他爹皇太极那么好的运气(你确定?),躲藏几日后,被袁崇焕身边一小将当场斩杀。
准备通过鸭绿江旁澧县直入辽东之地的鞑子兵被彻底消灭,明达一鼓作气,拿朝鲜水师开刀。猛烈的火炮炮轰下,载着朝鲜水师的小渔船纷纷沉没,投靠了后金的朝鲜一国重新又回到了大明怀抱。当然这一次,有杨太后这么一位知晓后世的强人存在,朝鲜一国要想像以往一样、只称臣就占尽了便宜那是不可能的。
旅顺大捷、并成功使朝鲜归附后不久,杨太后下令去朝鲜国号,迁朝鲜国君李倧以及一干宗室成员、大臣入京师居住,改朝鲜为朝鲜州,勒令朝鲜国人统一学汉语、说汉话,正式将朝鲜纳入大明的版块之中。
而且为了进一步将朝鲜变为大明的一部分,杨太后甚至不顾言官们的反对,提出、现朝鲜州百姓无论民族皆为汉人,大明政府一视同仁,允通婚,允科考,甚至为了安抚已经迁来京师的李氏宗室成员,杨太后甚至给朱慈燐小皇帝的后宫再添一对李姓的双胞胎姐妹花。
至此,朝鲜上下归心、距离成为大明一部分、指日可待。当然,其中唯一不美的是,言官依然闹腾不休,认为杨太后此举有违圣人之道、不符合□□上国、礼仪之邦的定义。
杨太后被他们吵得脑门生疼,有些惩治一二吧,又怕被他们骗了权杖、骗取了美名,索性在一次早朝上,以朝鲜刚‘归附’不久,尚有很多蛮夷不通教化为由,让言官们踊跃报名,广开恩科,以孔孟之道、教化蛮夷。
要知道言官们大部分都是满腹经纶、喜欢夸夸其谈的货,平时爱好才子风流、喜享受生活的一切美好,算是个穷山恶水的朝鲜,在他们眼中,就跟流放之地闽南差不多。
这不,一听杨太后这么说,言官们纷纷闭紧了嘴巴,一个个就跟闷葫芦似的,死也不开口。他们又不傻,只是嘴巴稍微比常人贱了那么一点而已,这种教化蛮夷的‘好’事,他们要多蠢才开始揽过去。
然而,言官们以为不开口就能躲过教化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