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1 / 4)
果不其然, 等内阁成员全都一一看过户部尚书毕自严所上奏的关于增田赋的奏折后, 杨太后勾勾唇,笑靥如花的道:“毕爱卿真是忧国忧民啊,国库日益充盈看不到, 反而说因度支大绌,要求增关税,捐公费。更有趣的事,毕爱卿上了折子后,咱们兵部尚书梁卿(梁廷栋)也紧跟着上折子说什么兵食不足,乃是民穷之故,皆因官贪。使官贪风息后,再加派田赋, 百姓才会同意。”
杨太后将两本奏折甩了出来, 刚巧就砸到了认为毕自严说得很对的来宗道的身上。“哀家将折子扣下,本想让毕卿以及梁卿清醒清醒脑子, 没曾想折子扣了几天后,毕卿又上书奏请,每亩加三厘的税。啧啧, 哀家真没看出来, 原来毕卿还是忧国忧民的栋梁之才啊, 你说是不是施爱卿!”
毕自严你这个蠢货。老夫就不该附议你当户部尚书的!
施首辅心中暗骂了一句,面上却不得不带着一张苦瓜脸符合道:“太后娘娘所言甚是。臣也这么觉得。”
这老狐狸……
杨太后嗤笑一声,却也没揪着不放,而是重申道:“哀家说过, 加税可以,但只能加商税,农税是万万不可行的。”
在场的内阁成员们别的不怕,就怕杨太后杀鸡儆猴,将炮口从毕傻子身上转移、对准他们,因此全都不敢搭腔… …
见他们如此作态,杨太后也懒得再说他们,免得坏了心情。因此轻拿轻放,只下旨呵斥了毕自严、梁廷栋一番,命其闭门反省三月,也没撤了两人的尚书之职。
加税之事不得了之后,杨太后又忙于清厘私征私派之事。而就在杨太后伤神劳碌之时,京师突然刮起了一股很奇异的旋风。当然这并不是指的自然灾害,而是指后金方面策划的反间计终于来了……
泰昌三年六月初一的这天,御史接连上书奏言:蓟辽督师魏星私下与后金鞑子有秘密约定,所以才没有继续攻打宁锦防线,而是绕道从蒙古大漠、攻打龙井关等长城关口……
杨太后收到令人啼笑皆非的奏折后,直接上朝时扣在了上书奏言的御史的脸上,开启嘲讽模式,毫不留情面的怼道。
“你是读书读傻了,还是本身人蠢。魏卿真要是与鞑子有秘密约定,当装作不知道鞑子兵会从龙井关等长城关口攻打,任由鞑子攻占遵化,直逼京师才对。怎么正常人都能理解的道理,从尔等口中说出来就成了另外一种意思了。哀家在这倒要好好的问一问,尔等到底是不是汉家人。”
可以说杨太后巧笑嫣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