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2 / 4)
个个叫嚣得最厉害者,都是东林党人。
明万历时起,明朝这个封建国家的朝政就日趋腐败,党派林立,党争迭起。在这些党派中,最先以浙党势力较大,浙党首领沈一贯、方从哲都先后出任内阁首辅,在朝当政。后来历经“梃击”、“红丸、“移宫”三案之后,光宗朱常洛即位,东林党因为拥立有功而势力大盛。于是原先势大的浙党遭受东林党而渐渐落败,转而投效阉宦首脑魏忠贤。
东林党可以说是江南各大财阀在朝堂的代理人,他们有着极强的道德标准,也能找出社会上的问题,但是从未有找出解决的办法。并且由于他们对个人声名之看重甚于国家利益,争意气而不争是非,可以说他们对朝廷国家的贡献小的可怜,甚至比不上名声不佳的宦官魏忠贤。
后世有一种说法,说魏忠贤一人撑起了半个明朝。平心而论,魏忠贤这个人阴险歹毒,与手段毒辣的客巴巴乃是一丘之貉。魏忠贤这老货为了巩固个人权势,大肆党同伐异。但历史上他也曾力排众议、大胆起用辽阳战败后遭受谗言的熊廷弼。
虽说这个时空是由杨令月像朱由校建议起用熊廷弼的,但这个时空的魏忠贤也像历史上一样抛开个人私怨、违心推荐赵南星、孙承宗等一批能臣直臣。在他主政期间,虽说年年干旱水涝,但形势还算良好,至少他抄大臣家所得的银钱除了入私库外,大部分都用在了赈灾上。
天启二年那场因为受到小冰川时期影响而席卷了明朝大半省份的干旱,因为由他主事赈灾工作,很快得到了控制。不说其他,起码受灾的灾民基本都有粥水果腹,虽说也死了不少人,但因为焚烧掩埋尸体处理得到,预料大灾之后可能发生的疫情并没有发生。
而辽东方面,因为明达在那的关系,魏忠贤那是一分一毫的粮饷也不敢扣下、拖欠的,所以在不缺粮饷、武器装备的情况下,辽东局势可以用平稳来形容。
历史上魏忠贤执政期间,有记录的民变造反只有一次,而崇祯上位、魏忠贤倒台、东林党执政时期呢,大大小小的农民起义不计其数。
人家朱由校是爱木工,不怎么理朝政,是个平庸无为的君王。而崇祯是不贪财,不好色,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衣服上还打的补丁,算得上一个好皇帝。
除了这点外,这两兄弟最大的区别是手下不同。魏忠贤虽说爱权,人也贪,但好歹还是干正事的。魏忠贤上台的一项政策就是收工商税,而且是大力收工商税,为什么要收?因为后金那一群人在辽东蹦跶得欢,而国家年年干旱水涝,连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