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2 / 4)
以往那些朝代,以史为鉴,种种相似之处,可谓是触目惊心!
谈及唐朝边关军事,萧嵩倒是不由得想起了前几日,王忠嗣那心腹将士小五在萧家老宅暂住时,闲谈之间提及的事情。
萧嵩略微沉吟了片刻,也是知道萧燕绥的关注点通常都会很歪,不过,她这种不同于常规思路的看法,倒是很容易给人一种耳目一新之感。
萧嵩捋了下自己那一把美髯,索性直接说道:“唐朝的节度使,乃是统领一方兵马,在设立之初,划分明确,各司其职。这几年间,由于种种原因,或升或贬,节度使的数量反而接连减少。阿翁看着,倒是觉得,这个苗头,似乎越来越严重了。”
“……”萧燕绥虽然从祖父萧嵩这里得到了不少的唐朝军队消息,可是,专业不对口简直就是死穴所在,在这方面,萧燕绥的思路开阔,容易想偏,却并不太擅长就事论事的举一反三。倒是唯一印象深刻的“安史之乱”,借着这个由头,倒是可以和萧嵩念叨两句。
想到这里,萧燕绥有些皱着眉头,仔细组织了一下语言,然后才不太确定的说道:“是集权吧?节度使的总数少了,就像是阿翁当年,只负责河西一带,如今,王忠嗣将军却是手握陇右、河西、河东三地。还有上次,你们提到的安禄山,安西四镇如今都在他一人手中……”
她恍惚记得当年初中上历史课的时候,有个名词是“中央集权”,至于适不适合用在这里,她就不敢保证了,不过反正萧嵩思路广,她就随便这么一说。
萧嵩听了,却是微微一怔,而后才缓缓的点了点头。
中央集权,其实是封建王朝每个皇帝都最为关心的事情,只不过,有的君王手段凌厉,运筹帷幄,进而达到了这个目的,有的君王却是受限于种种原因,空有一国之君的名号,实则并无掌控力,最简单的一个例子,无非就是三国纷争期间,挟天子以令诸侯!
换言之,玄宗对天下的掌控力,其实就落在了,如今那些大权在握的节度使,有多少人是忠于皇帝,又有几人,生了异心……
念及此处,萧嵩也只能是摇了摇头,轻声道:“事情究竟如何,圣人自有定论,你我祖孙二人,也不过是看个表象罢了。”
“嗯……”顺着萧嵩的思路,萧燕绥有些走神的应了声。
须臾,萧嵩温和的笑道:“武后当年,便是因为太子废立之故使得朝政动荡,如今,圣人鉴于此,自然不肯任由李林甫罗织罪名,轻易牵连太子。只不过,对于引发这一切的柳勣、杜有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