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衣锦还乡(一)(1 / 4)
薛琳的父亲出生的村子叫郭庄, 由此可见郭是这个地区的主要姓氏,据说此姓来源是郭络罗氏, 此已不可考, 绝大部分村里姓郭的人,户口本上的民族一栏都是汉族, 这也是归化之后的普遍现象,没人提及旧族和旧姓。
薛家是闯关东过来的一户人家,在郭家庄繁衍至今,再加上迁徒之类的因素, 现在占了全村四分之一的人口, 也算是大户,余下的还有其余姓氏的,总之姓郭的人还是占了二分之一强。
在农村, 人多力量还是很大的,郭家一度在郭家庄掌握着绝对的话语权,薛家虽不弱,却也要让郭家三分, 幸亏薛家的人不知道是遗传基因比较强还是别的什么原因,都非常会读书, 薛琳的父亲兄弟五个, 除了大哥和二哥还在农村之外, 剩下的全考出去了, 薛琳的父亲行三,中专毕业后一路镇中学的老师, 高升到中学校长。
也算是在地方上比较有话语权的,再加上薛琳的另外两个叔叔,混得也相当不错,一个在银行系统做到了主任,一个魔都外企工作,说起来薛家也算是有名号的人家了。
可再怎么样,也没有繁盛到如今的地步,在这个村子里,虽然已经撤镇并市,成为市里的一员,并且不断有消息说要拆迁建工业园,让村民变市民什么的,但这些消息永远没有薛家的那个叫薛琳的丫头有多发达更受村民欢迎。
从一个月前薛家的人就大冬天的破土动工了,用薛家老宅的空地盖起了“祠堂”,又请阴阳先生看祖坟,又翻县志续族谱什么的,听说薛大老板过年要回来祭祖,这下子全村都轰动了,不用说别的,大过年的回来了,看见孩子,晚辈什么的,不得给个红包啊?
更远一些的在外地打工的,甚至做白领的也都回来了,不为别的,就为了能沾一下薛总的光,那怕合张影弄到博客上也是不错的。
更让这些人没想到的是,区里的领导也关心起了这件事,薛总在全省援建了一百所希望小学,区里虽然不怎么贫困,但因为是薛总的老家,还是得到了二十所的名额,做到了人口比较多的行政村村都有薛氏希望小学。
现在薛总回来了,区长怎么可能不来呢?
做为平时看见乡长就觉得官很大很大的村民而言,区长,简直是大得不能再大了,更不用说人家参与进来了,各种设备都带齐了,小学生放寒假也从家里挖出来欢迎薛总,光节目就拍了半个多月,小孩一个个小脸冻得通红还挺高兴的。
一大早到现在迎接薛总,连区长都亲在车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