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承认(4 / 4)
吃了早饭就去赶电车,几乎是踩着上课铃声踏进了教室。
好在秦越还没有来。
杨佩瑶暗自庆幸,四下逡巡两眼,发现邱奎的位子空着。
他昨天就没有来。
经过重新投票选举,邱奎跟高敏君仍然高票当选为班长和副班长,邱奎责任心很强,每天早早就到了。
连续两天请假,不知是不是生病。
正思量着,秦越走进教室。
他脸色阴沉沉的,眼底也有些红,跟平常的风趣幽默全然不同。
同学们都感受到这种不同寻常的气氛,教室里骤然安静下来。
秦越把手中一摞纸交给高敏君, “你发下去,今天不讲课文内容,咱们学习讲义上的文章。”
趁着高敏君发讲义的时候,他在黑板上写下四个大字——最后一课。
杨佩瑶心头一惊。
她学过这篇课文,是法国作家都德以普法战争为背景写的,当时普鲁士军队禁止法国人民学习法语,作者通过一个小学生的视角和感受反映出战争的残酷和人民心中的悲痛。
秦越怎么突然想起讲这篇文章了?
“同学们,”秦越开口,“这是适之先生刊登在报纸上的一篇译文,请大家先默读两遍,然后我再讲解。”
讲义仍是竖版刻印的。
杨佩瑶对这篇文章的印象非常深刻,没费吹灰之力就读熟了。
秦越估摸着大家都看完了,开始逐句逐段地分析。
一堂课,讲得大家心头沉甸甸的,几个女生眼里都蕴满了眼泪。
杨佩瑶也是,心情澎湃得难以自已。
下课后,高敏君红着眼圈对杨佩瑶道:“你知道邱奎为什么没来上课吗?”
杨佩瑶摇头,“为啥?”
“他姐姐前天晚上……被洋人糟蹋,回家后上了吊……”
作者有话要说: 这几天我儿子正在上《最后一课》。
我们俩一起朗读,好几次都哽咽了。
这篇文章真的太令人感动,原作者写得好,胡适先生译得也好,字字句句都是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