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做衣(3 / 5)
还给了袋豆子。”
“没听你爹说吗,今年买卖难做。”张婆子眼神不好,在馍馍上仔细找着位置,“你爹又实诚,不给他,他也不会有怨言。”
洛瑾刚刚看了张婆子的手法,手里的面团不再让它在面板上乱跑,只找准一处位置,来回揉搓,很快面团就会变得光滑。
馍馍做好了,要放到锅里蒸。锅里添水要多一些,省的柴火旺烧干了锅。
宁娘往箅子上摆满了干净的麦秸,把馍馍一个个摆上,之间要留一些空余,因为蒸馍馍的过程中,它会涨大。
烧的柴要用粗柴,过程中火必须旺,连蒸带捂需要半个时辰。
由于是过年用的,一般馍馍出锅时,都会用筷子点上一个红点,代表好寓意。
大峪跟着莫三郎回来,跑进正屋,正好看着馍馍出锅,有些眼馋,跟着宁娘开口要。
过年的馍馍,老人没有动,没有孩子吃的道理。宁娘自是说不能,哪想大峪当场不乐意了。
“过来,我给你点个红点儿。”洛瑾拉过大峪,筷子一点红颜色,轻轻印上孩子的额头,“这下跟个仙童似得。”
“哟,哪儿来的小郎君?”莫三郎进屋,看着大峪打趣道,“这模样俊的,赶明儿给你找个小媳妇儿回来。”
“下上了?”宁娘问道。
莫三郎嗯了声,“这次保管钓个大的。”说完,进了里屋。
上午蒸完馍馍,全部拾上盖帘,拿去了东厢屋晾着。下午又蒸了黄米膏,在盖帘上拍平,摁上红枣,切成块,也送去了东厢屋。
粮铺的东家今年给了莫振邦十几斤小米。莫振邦干事实在,东家一直很赞赏,差不多每年都会意思一下。
张婆子笑得小眼眯成一条缝,“我看这是今年的新米,这颜色就能看出来。”
一天下来,洛瑾回到西厢屋,见着板子上的裁好的布料,才想着再过一日就是年节,可是衣裳还没有缝起来。她自己的不打紧,反正她不需要出门,可是莫恩庭的是要缝的,年节他一定会出门,去给先生拜年,当然需要一套新衣。
拿起那一沓布料,洛瑾走到里间门帘那里,“二哥,我能进来吗?”
莫恩庭正在看书,“进来吧。”
洛瑾掀帘进去,“外间没有灯,你的衣裳还没做。你还有蜡烛什么的吗?”
莫恩庭看着洛瑾手里攥的布料,知道她要为自己缝衣裳,“蜡烛光不亮,坏眼,你在这间缝好了。”
洛瑾也觉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