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2章,是知己、是默契(3 / 3)
用。我记得曾经有位记者朋友说过,传媒学第一课便说,有XXXXXXXX传播学是为XXXX服务的,政策鼓励的、他们要赞扬;政策禁止的、他们要批评,总的来说,便是精神建设要符合宏观调控吧。”
张希铭低着头吃吃地笑。
“你笑什么?”柳勤不解。
“笑你不愧是文科生,说话都是一嘴文科生味儿,我们理科生听不懂。”
柳勤白了一眼,“想笑话我就直说,别牵连着文科生被你嘲笑。”
“我哪敢嘲笑广大文科生?我可更不敢嘲笑你,只是实话实说罢了,”张希铭赶忙收敛了笑容,“不过你说得对,风气这个东西太可怕,有时比学校的说教还可怕,对人的影响不说是一辈子,最少也能影响几年。成年人也许能从五花八门的信息中筛选出对错,但未成年人却很难,也许不知哪个小岔路没走好便走了歪路,所以控制舆论并不是禁锢成年人,而是拯救未成年人。”
“你知道吗,十几年后的男同性恋特别多……”柳勤的声音顿了一下,“咳咳,我的意思是,我猜测。”
因为聊得太投机,柳勤差点说漏了嘴。
每次和张希铭聊天,柳勤都惊讶得很,因为这种感觉是知己、是默契?无论她说出什么话题,张希铭都能准备get到她想表达的点,更是十分赞同。反之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