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八章 编辑吐槽,三年之约(2 / 4)
,假以时日,必将把你拍在沙滩上。”
柳敬亭捏了一下耳垂,点点头,没有做任何评论。
常有道接道:“那算什么,我这边有个作者未曾投稿,首先跟我上了一通的艺理论课。对老柳以及当前畅销的几位作者进行了全面的分析,特意把老柳和薛慕亮拿出来进行了对比。终于聊到自己投稿的时候,跟我,他的这个作品,乃是博众家之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可谓是集大成之作,倘若杂志愿意力推,前途不可限量。”
柳敬亭问:“你看了稿子吗?”。
“看了。”
“博了多少家之长呢?”
常有道笑着摇头,:“什么博众家之长,就是四不像,一会学习《楚留香》的句式,一会模仿《射雕》的语言,一会又来两段薛慕亮的《年轮》风,最让我掉鸡皮疙瘩的是,他还假装这是恶搞,装模作样地做‘下一段风格会变呦’的预警,简直不忍卒读。”
“能模仿得像,也不失为奇。”
“没有,就是纯粹的四不像,根本抓不住重点,连模仿薛慕亮都差火候。”
康令月接道:“我也碰到一个类似的,投稿附注明,他这篇稿子学习的是伊水安的哲思、古庸生的大气、柳敬亭的深刻以及丽阳的洒脱,可谓于平淡处见惊奇,举类迩见义远。”
徐晴笑道:“居然连我也一块拍上了。”
“拍编辑马屁的确是一个思路,但是也太瞧我们的专业性了吧,见过哪个红作者是靠马屁出来的?”
“我最不能接受的,其实是个别跟我拿理想事的作者,动则写作是他的一切,是他的生命,他为了写作可以什么工作都不做,我内心深处真的很想对这些投稿者,不要拿写作当逃避现实的借口,我们又不是搞中国好写手选秀,那些没用的有什么用?”
“对啊,最让人崩溃的是,他们有时还认不清这点,认为他没有大红大紫是我们不愿意包装他,甚至觉得这个世界没人能懂他,我们这些渣渣是有眼不识金镶玉。”
柳敬亭道:“碰到这些作者,还是以鼓励为主,我们做杂志这一行,除了给读者们提供好的内容换取衣食,挖掘有潜力的作者也是目的之一。”
大家认真点头,柳敬亭续道:“至于有人问到要不要辞去工作全职写作,就回,在没有确定写作能带来稳定收入之前,不建议这么做,毕竟,接触社会也是积累写作资源的一种方式,闭门造军,本来就难以长久。”
徐晴道:“不管怎么,随着人们对生活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