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三章:表明态度(2 / 3)
过去抽出摆在书案上的一把宝剑,以延误病情的罪名将两位御医斩杀。
此刻皇后想着,既然凌王以口谕一事相逼问,那便说到那两名死去的御医身上。
既给他来个死无对证,又让凌王也担上弑杀御医的罪名。
于是立刻装出一副懊悔的样子,说道:“王爷说的有理,哀家本也是这么想的。只可惜当时听到皇上口谕那两位御医被王爷一怒杀了,这便如何是好?”
“什么?皇后娘娘是说那两个御医也听到了皇上的口谕?”
凌王有些露出惊讶的表情,皱眉思虑着。
但其实王爷心里明白,皇后是故意将事情推到自己,根本不可能有什么口谕。
既然这样,自己便不再多说,看看这些王公大臣们会怎么做。
果然,他们听得皇后说皇上有口谕示下,可偏偏又没人可证实。
这件事情毕竟关系国本,谁又会只听凭皇后一人之言。
最重要的是,此刻大殿之上的众臣子支持皇后的虽然不少,便还有一部分是支持着七皇子。
尤其左相、成王爷还了兵部尚书林尚廷,一至站到了七皇子一边。
他们虽然不敢公然质疑皇上留有口谕一事,却声言九皇子年幼根本无法担些重任。
而皇上会留下这样的口谕,或许是在弥留之际思绪不清。
皇后一听到左相这些人这种说法,再也忍不下怒气,直接端出的皇后的威仪,与殿上大臣们一番辩驳。
反倒是凌王这边,从开始到现在竟没有一个人上前说过一句话。
就连平日一直维护在凌王左右的温侯爷,此刻也是闭口不言。
只有凌王,虽然没有加入争辩当中,便若哪一方稍占上风,便会及时上前说上几句,提出他的见解和质疑之意。
七皇子一直负手立在大殿之上,冷眼观察着事态的发展。
他早看出,凌王所以如此,就是想看他与皇后鹬蚌相争。
待到两败俱伤时,他坐享渔翁之利。
可这样的事情,七皇子是无论如何都没会让它发生的。
此时兵部尚书林上廷正极力举荐七皇子之时,醇亲王第一个站出来反对。
“林尚书,谁不知道你平日与七皇子交好,而你的儿子更是整日又七皇子混在一处。所以,你说的这番话又如何听得?”
“醇亲王,小儿与殿下交好又如何?在下刚刚所言完全是为朝廷考虑,为整个天都圣朝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