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你们太一厢情愿了(3/5)(2 / 3)
自家的平台捧个场。”
“爷爷这辈子最大的心愿是能够看着评书这门技艺后继有人,看到这门技艺能够不那么难地生存下去。”
“于是我跟爷爷说,评书也要与时俱进,想让更多的人喜欢评书,一定要创新。”
“评书在很多人眼里,那是了年纪的人才会喜欢的东西,可是我却不这么觉得,因为在古代,评书可是可以覆盖全年龄段的娱乐方式,那么为什么到林霄现在成了老年人才会喜欢的东西呢?”
“于是我想啊,首先怎么的也要试一试,看看年轻人到底是真的不喜欢评书,还是仅仅只是因为评书的那些故事大家都已经耳熟能详了,所以才不喜欢?”
“所以,我想到了,利用络直播平台,络直播平台的受众都是年轻人,同时,以往那些评书话本,里面的故事早不新鲜了,所以,我想着,如果是新话本呢?”
“因为爷爷的言传身教,所以,平时我没少看历史类的杂书,不过,大多数都是关于那些历史人物的故事,小说,话本,演义,并不是正史。”
“说实话,明史是我第一次正儿八经地看的正史类的书籍,所以之前宋教授说我没资格治史,我是认同的,这方面我还是有自知之明的。”
“只是我纳闷的是,《明朝那些事儿》原本不是史书,充其量,这也只是一部历史评书话本,或者说历史相声。”
“我写这部作品的初衷,也是为了说评书,我不明白,一部评书话本,居然会被这么多人当做正史看待,居然还奉为经典。”
“更让我纳闷的是,居然还牵扯出什么痞说历史的话题,我看了那些评论都觉得脸红,我明明写的是一部历史相声,可是偏偏却有那么多人要纲线,这个评判我这个历史不能这么些,那个说这是历史大作,我担不起啊,真的担不起。”
“细心的人应该能注意到,我在《明朝那些事儿》里面,很多地方都用到了猜测,而不是考证。”
“因为我知道,自己的知识量有限,阅读量有限,参考献也不多,不可能像史书那么严谨,至于个人主观臆断,作为一部小说的作者,我当然会有自己的想法,可是这本是一部博得大家一乐,顺便推广一下评书这门技艺,顺带着赚点钱的消遣的作品,竟然会被这样那样的解读。”
“所以,在这里,我要郑重澄清一点《明朝那些事儿》你们可以当是是评书话本,是历史相声,是历史类演义小说,但是请不要将其拔高到历史著作的高度,我承受不起,《明朝那些事儿》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