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博物馆的设计图刊登在《Domus》期刊上。(1 / 3)
7月,终于轮到《A+U》的出刊。
接连两本顶级期刊的力推,《Domus》出刊后酝酿发酵了一个月,夏晓兰的名字,从纽约建筑圈一路蔓延,被建筑圈的人得知。
或者不仅是建筑圈。
她在纽约法院和丽萨打官司的热度还未完全消退呢!
两本顶级期刊的报道,也是对她实力的认可。
《Domus》期间的记者,说她是一个:
“有天赋并且还很努力的年轻建筑师,对建筑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力。”
《A+U》用语更夸张些,称她是未来的亚洲建筑之星。
“她的设计兼顾了艺术和商业……”
日本杂志就是这样耿直。
这是日本人的秉性,对有本事的人,他们是真的佩服。
佩服之外才是学习,然后争取超越。
在对待夏晓兰时,《A+U》并不吝啬自己的溢美之词——如果换了泡菜国,大概一边夸,一边考证夏晓兰是否有泡菜国血统吧!
两本期刊变着花样夸她,AIA协会也正式对自己的“不谨慎”做出道歉,非常严肃的表示AIA协会的某些评选机制还存在着漏洞,如果他们更谨慎一点,根本不会有丽萨冒认剧院设计的事情出现。
自然也不会有夏晓兰被取消超新星评选资格的事。
“她本来有机会获得首届‘AIA超新星建筑师’奖,我们很遗憾……令人庆幸的是,这并未影响她继续创造出优秀的作品,AIA的大门永远朝着她敞开,我们欢迎她明年参加超新星建筑师评选,如果她得奖,她会打破今年‘超新星建筑师’获奖者的记录,明年,她也只有23岁……”
首届“AIA超新星建筑师”得主比较倒霉,夏晓兰今年被取消了评选资格,因为一系列事,名气比对方大多了。
更叫对方郁闷的是,夏晓兰如果明年再参加“超新星建筑师”后拿奖,也特么只有23岁,又把他给碾压了!
出名要趁早!
这一句话在任何行业都适用。
不可否认有一些人是大器晚成,但更多人,在年轻时就被划出了分水岭。
出名的越早,越能掌握更多资源。
同样是建筑师,客户就是愿意去找有名气的,特别是不差钱的客户!
一般建筑师,是自己要去找项目做。
有名的建筑师,是项目堆在面前,可供自己挑挑拣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