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号的表现,给后台等候选手不少心里压力。(1 / 3)
“这连一点磕巴都不打呀!”
钟彩压低了声音。
夏晓兰点头,“是很好,华国人使用外语,因为不是母语,在听和时,要有个翻译转换的过程,先把英语转换成华语,再把华语翻译成英语……1号同学不是没有转换过程,而是她思维快速清晰,转换的时间太短,就察觉不出来了。”
同样是翻译,也有水平高低。
有的翻译能听懂,需要花费不短的时间去转换,个人外语水平不到,思维速度也慢,甚至无法准确的翻译。
好一点的就是兼顾速度,且能精准表达语义。
更好的当然是同声传译,原文和译文翻译的平均间隔是3、4秒钟,发言人的思路不会被打乱,听众也觉得有连贯性。
英语竞赛当然不是选翻译,但1号的思维敏捷用词精准,夏晓兰觉得她比好多专业翻译还强——想想也对,以英语水平来说,这已经是眼下大学生群体中的翘楚了,全国竞赛选出来的啊,能不行吗?
1号选手也没辜负夏晓兰和钟彩的评价,一登场就是979分,总分是100分,五个评委每人都有百分权,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计算出来的平均分。
“真厉害!”
是很厉害,1号的分数太高了,给了后面的人很大压力。
季江源说的事,夏晓兰并不急。
一个选手15分钟左右,还有中场休息,她是17号,轮到她怎么也是4个多小时后,既然提前知道了,华清的老师一定会想办法解决。
评委们可能心有疑虑,林老师和贺教授对她肯定很了解。
学生水平咋样,当老师的心里还能没数呀?
口语部分,她和两个老师也每天对话,这是不能弄虚作假的。
夏晓兰静下心来想,王广平的招数是下三滥,抓住评委们“嫉恶如仇”的心理呗,先入为主有了她走后门的印象,心中对她不喜,在录制时来点突发状况,她不就是慌了吗?
最差要影响她的比赛成绩,最好效果则说不准了……这一招有够损的,能不能成,王家并不费半点力气。
夏晓兰都能猜到,王广平在拜托这些人“关照”时,说法一定是含糊其辞的,事后也抓不到半点把柄,完全能解释成单纯的关照——要想追究王司长为什么关注夏晓兰,对方甚至可以把夏子毓扯出来。
都是亲戚嘛,都是家里的小辈,就是单纯的关心!等等说辞,夏晓兰这个老油条子用脚指头都能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