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6这是保全亲戚情分3更(2 / 3)
钱是见不得光的。
听说夏晓兰要把商都的服装店全部交给她,李凤梅不是不敢经营,她是亏心。
“这算咋回事,店里生意好了,让我自己一个人赚钱?把京城还没影的新店丢给你们,这种事我干不出来!”
刘芬早晚要去京城,李凤梅有心理准备。
钱该咋分还是咋分呗,刘芬不在商都管,在京城管不是一样?
商都的店,李凤梅又不会做假账!
刘芬嘴巴比较笨,不知道该怎么解释:“这就是晓兰的意思,她说大嫂你现在能自己独立管理了,分开会更方便。还说我们开店是各开各的,都在做‘蓝凤凰’这个品牌,还是一家的生意。”
一家的生意,为啥要各管各的?
这理由把李凤梅说服不了。
这不还是晓兰和刘芬吃大亏吗?
李凤梅不同意,刘芬急的满头汗,于奶奶嘀咕着:“孩子大了总要断奶,现在拆开了最好,不伤亲戚的情分。”
人都是会变的。
于奶奶比别人的感悟都深,她这一生,可是遇到过太多的例子。
不说批斗她让她扫厕所的丫鬟吧,就说季淮辛,那会儿在北平念书的时候也是热血青年,一无所有的穷学生一腔都是学以报国的想法,贫穷和困苦都能忍受,人也单纯,接到于奶奶的资助还特别不好意思。
后来有地位了,拖家带口有了羁绊,最初的热忱可能还在,做事却有了顾虑。
瞻前顾后。
既不敢对于奶奶伸出援助之手,也不敢坚定的让季雅跟着汤宏恩住牛棚。
这就是人处在不同时期的变化,再现实不过。
于奶奶是看穿了这些才觉得夏晓兰做的对,亲兄弟明算账,现在大家能一起赚钱,当然是你好、我好、大家都好!
如果不赚钱呢?
生意亏本了,政策变了呢?
到时候,一团和气的亲戚情分,难免会发生变化。
嘴上不抱怨,心里都有想法。
于奶奶觉得分开最好。
本来是夏晓兰自家的事,于奶奶拒人于千里之外才不会乱发表意见。但夏晓兰要接于奶奶一起去京城,按于奶奶的老思想,她和母女俩就不是简单的租户和房东关系了。
连二七广场的小楼,于奶奶也是要给夏晓兰的。
若是找不到她儿子徐仲易,夏晓兰就相当于给她养老送终的,于奶奶很维护母女俩的利益,她别的忙